如今终于等到了,原来那个一脸温暖笑容,有着黑白分明的眼瞳的无赖,竟然能叫燕山府的二百多万百姓都吃上饭。
黄馨见多了饥饿到皮包骨头的教友,她救不胜救。
黄馨听多了官家的荒淫无道,她痛心疾首。
黄馨知道自己这一回,恐怕是要亲见那林冲一回才罢休了。
教友们的要求只要有口饭吃,能正常的过活,如今那林冲做到了,燕山府能如此,江南地为何不能?生灵涂炭是黄馨心中最怕的结果。从燕山府的教友那便传来的,那林冲的行事作风,黄馨知道,只要江南地起兵,那林冲有八成的可能带兵平叛。粗鄙的乡下汉子,又怎么能战过灭了辽国的堂堂威武之师?
“明尊度我”。这四个字又喃喃的念叨了一遍,黄馨猛地坚定了眸子。
……………………
第四卷 内治 第一六三章 - ~大跃进~
凡兵出战,每营跳荡、马军队、战锋、战驻队等分为五等,各有将领。
……………………
从东京汴梁回转燕山府的时候,林冲又一次的被杨政给惊喜了。
大宋朝的燕山府,在迎来了第一个丰收的季节的时候,终于也开通了南北贸易的通道。赵家那个高高在上的天子不知道林冲在民间的作用,但是除了他,几乎全天下都知道了大宋的燕山府知府,是个与众不同的好官。用王老实的话说,那是青天大老爷。
读书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但读书人当官,却是冰火两重天般的两个极端口要么是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横征暴敛的贪官污吏,要么就是两袖清风、四壁见风、爱民如子的青天大老爷。
大宋朝已经很久没出现过好官了,原本的幽云地在辽人的统治下,作为从北地向南输出的踏板工具,更是对幽云地的百姓多加盘剥。而且,会盘录的升了官,不会盘剥的,都成了平头百姓。
大宋朝,实在是太需要林知府这样的官员了。老人们都知道,几十年前的大宋朝王宰辅,听说也是好官,可这人硬是要去改变祖宗家法,各种各样的保甲青苗法子层出不穷的折腾,百姓们也见不到什么实惠,这林知府,什么都不去改变,只是把以前辽人的土地让出来,就叫燕山府的父老乡亲们得到了实惠。
听说丰收后。留下口粮,买去米铺的粮食都被燕山府的知府街门包圆了。而燕山府地举措也实在是好,米铺里的米价丰年不准下调,知府街门负责加一成的利润把米铺中的米买过来充作存粮。米铺里的米价荒年也不准上涨,由燕山府街门提供的价格提高一成卖给百姓,这一番一减中,得到实惠的。不还是百姓?
人们不知道民为重地道理,但谁给自己土地,谁给自己饭吃,谁叫自己过上好日子,人们便支持谁,这是千古都不会改变的东西,这是人性。
王老实的家中业已添置了米缸,也添置了不少的家具。今年雨水适宜,出去上缴的粮食,十亩地余下的产粮跟往常雨水不好的时节竟然也差不多。这可都是凭空而来的横财啊!
王老实也曾经跟着乡亲们。挑着米担子耙多余的粮食亲自送到县衙,想请县太爷把这些东西收下,好感谢林知府,哪知道那个笑眯眯的县太爷正要答应,被身旁的那个都头剜了一眼,吓得当场差点背过气去。后来差点给大伙儿跪下了,才算把他们送走。
后来王老实更听说。有几个州县地父母官见有人送粮食,偷偷的隐匿了一批,准备当成自己的功劳献给林知府,被林知府狠狠地打了板子,更有加了税赋的父母官。被那个叫做司徒无颜的转运使当场贬为庶民。还听说,有一个州官因为在朝中有大背景,强抢了一个民女,被林知府派人一刀割了那话儿,发配到长城当苦力。更听说,一个包庇儿子行凶杀人的县令,被林知府亲至一刀砍了脑袋,那幽州的三河县地城头上,那被石灰腌制了的县令首级。还在那高竿子上挂着呐。
又过了几天,燕山府的各个州县都贴出了告示,照样又重申了那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最后还用血淋淋的红笔加了一条,“燕山府各州县官员有触犯者罪加一倍”。罪加一倍而不是罪加一等,使得燕山府大小官员,从此消停。
燕山府依然有着不少的荒地未能开垦。究其最大的原因,便是林冲之前大宋朝的官儿们都说话不算话。林知府放出消息,说只要有人愿意开垦这荒田,便还可依据那“开田者得其田”的法子,尽管来燕山府,江南的百姓更是欢迎。但有一条,若是有人想钻空子,想屯田当地主,便趁早滚蛋,被抓住之后,除了你有非凡的家底能倾家荡产抵罪,一经查实,便是个充军发配当徭役的命。而且,别的招募的徭役还给钱,犯了罪的,一律不给。
南北通道地打通以及燕山府的大丰收,南来北往的消息以闪电般的速度蔓延了整个大宋朝。江南的百姓,竟然扭转成了五胡乱华汉人南渡之后的最大的一批迁徙民众。这回跟历史上的任何时刻都不同,不是从北往南,而是从南往北。
不管是迂腐的老夫子还是一身热血的青年才俊,都对这个燕山府的大逆转表示了强烈的肯定。毕竟大宋朝的忧国忧民者不在少数,等到燕山府贴出布告,面对大宋朝广纳贤才的时候,甚至连江南温柔乡的一些才子们,都不顾北地的寒冷无趣,趋之若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