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即便韩世忠带兵一绝,可说的军功这些问题,真的是“不足”么?在东京汴梁的朝堂上第一次见到官家的时候,尽管韩世忠的脑袋瓜子嗡嗡响,心中兴奋莫名,初次得见龙颜的韩世忠被官家的慈眉善目所感动,一心想要为官家效力,眼珠子比兔子红。但灵台上保持的一丝清明却还是让他听到了另外的一些声音。
那是因为他韩世忠出面,而能够不去燕山府拼命的武将们轻松的吁气声。那是因为上官王渊出面,而不用自己当替死鬼的文官们的幸灾乐祸的笑声。那是因为发现了韩世忠和王渊这两个天字第一号大傻瓜之后而发出的嘲笑声。那是朝堂上下营造出的,因为终于可以给金人一个交代而不用烽火连天的轻松的氛围!
文官怕死,武官也怕死,文官贪财,武官也贪财!这样的大宋朝韩世忠痛心疾首,但刚出东京汴梁,担得大任的韩世忠来不及细想这些他目前还解决不了的事情,并且潜意识里也不愿去想这些。这是大宋朝的朝制作用的后果,根本无法改变。就算是当今官家,在没有找到一个妥善的办法之前,也不能轻易改变!天下是官家的,但天下的大小官员却是散布天下。毒瘤不除,必有后患。那书信中,杨政提到了林冲曾经笑谈的大宋朝吏治现状:大宋朝的大小官员进京面圣述职,不要脸而分饰太平邀功请赏的大有人在。说句不客气的,挨个把这些官员都给诛杀,肯定有冤枉的,但隔一个杀一个,漏网一小半!
多年的从军生涯和自己曾经接受到的不公待遇,韩世忠知道林冲说的是实情。辗转反侧重,一张嘴巴,简直发苦,说不出一句话……
……………………………
第五卷 宋金 第一八八章 - ~残辽更残~
若贼来逼,则立队便当敌,见抽之队亦须回军拒战。凡动,并按次徐动,不得急行,仍逐队不得相越。
……………………
大宋朝宣和三年十月,韩世忠到得燕山府的第十天,平燕招讨使、轻车都尉王渊抛开真定府八万大军直到河间府,在河间府的知府衙门中当场痛斥平燕招讨副使、从五品骑都尉韩世忠犯了大宋朝军规,“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韩世忠大呼冤枉,请求主将王渊听从自己解释,王渊允之。
可等到韩世忠第一句话“大人,那燕山府的军士兵强马壮,兵器犀利,骁勇无敌,大队禁军不能敌挡……”还未完全说出口,王渊大怒,狠狠地给了这个比亲子侄还亲的偏将一个大嘴巴子,原来,韩世忠又触犯了“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的军规。
韩世忠继续用往日恩情请求王渊听自己道来,王渊强忍怒气听之。一个时辰之后,王渊听完了韩世忠的解释,又看完了那燕山府通判杨政取来的书信,沉默无语,呆坐一个时辰。韩世忠是王渊最信任的偏将。从西疆开始到征讨方腊,二人之间的配合相得益彰。韩世忠的眼光王渊是信任的,可韩世忠口中的那燕山府的状况叫人又爱又恨又怕,作为一名在官场中打滚多年的武将,虽然更多的时候会跟童贯之流虚与委蛇,但内心深处,却是最是对大宋朝的兴衰荣辱上心。
这样的燕山府,可以说,是整个大宋朝的希望。这样的燕山府,王渊虽没有亲见,但依据韩世忠口中所说和这些真切诚恳的书信,王渊有理由去迟疑,有理由好好想想,这次的圣旨怎么完成,而又不伤及燕山府的根本。
至于扼杀燕山府的新政并擒获林冲?王渊还没有糊涂到这个份上。能够想出跟童贯之流虚与委蛇的法子来为大宋朝出力的人。又怎么是不懂变通的酸儒腐将。可是,林冲这人不能俘获,也不容易俘获,他一手托起了燕山府的新政,而这新政的根骨,就是建立在林冲这人的个人魅力之上。林冲一旦身死,燕山府没有了主心骨,其他人又没有林冲这样的能力,定然是个四分五裂的局面。尽管这些人都是一心为大宋朝出力,但少了林冲这样居中协调的人物,这些人一旦政见不合意见相左。各自为政或者互相攻击的可能性非常大。王渊在听了韩世忠的详细解说之后,就想到了这个破解燕山府的最佳法子,俘获林冲。然而,林冲又如何能够束手待毙,甘心做俘虏!若韩世忠所言句句是真,那燕山府现下南下灭了大宋朝的实力都有。
林冲这个人的发家史和所做的事情早就事无巨细地被记录下来交给王渊。朝中的所有官员,包括粱师成和蔡京,只是知道官家在亲自给王渊授印的时候交给了王渊一个锦匣。到底里头是一道授予他天大权柄的圣旨还是一沓沓的银票,又或者是空白的告身文书甚至毒药,也只有官家自己知道。
便是北宋,国家机器开动的时候效果也是惊人。王渊从锦匣中得来的消息看,林冲起家用的是暗暗在山东水泊梁山建立的梁山大营的班底,现下那梁山大营业已因为林冲在燕山府站稳脚跟而几乎废弃。几万人半年内用各种借口迁到燕山府落地生根。
那林冲得了燕山府之后最初的军力,乃是大宋朝河北戍边禁军,分别为侍卫亲军的云翼左右厢骑军和侍卫亲军的武卫军步军。云翼左右厢早已改为幽云左右厢,共有骑军两万两千五百人,归林冲都指挥使统属;而武卫军步军则为三万五千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