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伯灵苦着脸说道,“大人,这想擒获费用东这般奴酋的人,可是不少,未必还有人向外让的?”
袁大人丝毫没有怪罪冯伯灵这般不敬的语气。
“既然能擒获费英东,那么.....他那班逃军,还是可战的。”袁应泰自语道。
“大人,”那名亲随说道,“真要用宽甸一路?”
袁大人与亲随们为这个问题可是商议了不少时辰,不过始终未最后定下。目前所有调入辽东的兵马,可都已部署完毕,只有这一支额外出现的人马,在冯伯灵的突然出现中,显露出来。
何况,还有个费英东这条大鱼送上门来。如今既然验明了身份,这个苏翎,可就越发地重要了。
“真若能攻打赫图阿拉,这抚顺的收复,可就轻松不少。”袁大人缓缓说道。
“若是如此,不妨给他些粮饷、器械,再给他个千总的武职......”那名亲随并未说完。
“上万人马,又是能战之兵......”袁大人自语道。
话锋一转,袁大人看向冯伯灵,问道:“你的那些兵马,与苏翎相比,如何?”
冯伯灵显得有些尴尬,说道:“不及。”
“这抚顺,是必须攻下的。”袁大人再次抬头,仰望夜空中已换了位置的那弯新月。
“给他一万人马的粮饷、器械,”袁大人最终做出决断,说道,“冯伯灵,你的人马也归苏翎调遣。这武职嘛......”
这番话让那名亲随与冯伯灵都感意外,这岂不是算做一路重兵了?而能管带镇江游击将军的武职,又会是什么?
“就给他个镇江参将衔吧。”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六章 破金大阵
费英东的出现,总算让新任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开了窍。
在辽阳多待一日,这对辽东的处境便多一日的揪心。谁说文官只会空谈?连日来袁大人可是没有一日睡得踏实,就连后院的那股熏香都淡得若有若无。
八位总兵官走马灯似的在经略大人的行辕进进出出,这勾画在名册上的兵马钱粮终于在袁大人心中变成实实在在的影子。不用说,昔日有关辽东兵马的传闻都成了摆在眼前的事实,袁大人终于不得不承认,这号称十几万的兵马,吃粮领饷还算实在,空额不能说没有,这个节骨眼上,各部主将还是都有所收敛,但实际上真能跟随主将上前撕杀的,十之三四。
这还是袁大人分别对每一个新进升职晋级的总兵官们密谈之后,得出的结果。看总兵官们的神色,怕还是有所隐瞒。这如何让兵士们卖命杀敌,袁大人以及众位总兵们都毫无办法。当兵吃粮,领饷卖命,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可除了各将的家丁,哪一位总兵也不敢说自己麾下的兵不会临阵退缩,这是说的客气,实际上未经接敌而翻身而逃的,在辽东的主兵中已经是默认的惯例。倒是那些客兵还算好一些,不过,这或许也与其无处可逃有关。这让袁大人心中的疑虑愈加浓郁。
袁大人此时方才了解到为何熊廷弼熊大人对“辽人守辽”的主张不甚热心,而偏偏要等到关内人马都调齐之后才会选择进攻。当初从抚顺、开原、铁岭一带逃回的兵将,除了几个倒霉鬼死在两任经略的刀下之外,大多数都毫发无损地继续当兵领饷。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谁让辽东一败涂地之后的确是缺兵少将呢?这是用也用不得,缺也缺不得。这付烂摊子,袁大人算是领教到深处了。
不过,给天启皇上的奏书已经无可挽回,文官们在背后又都是一片热烈的眼神,都盼着袁大人一举平复辽事。这袁大人也唯有硬着头皮迎难而上,想方设法给自己的春季攻势增添几分保障。
其中之一便是贺世贤禀报的蒙古部族的消息。临近辽东一带的蒙古部族今年大饥,纷纷进入辽东明境求食,贺世贤已经收编了三千蒙古人入营。据报,这些蒙古人的身手不错,至少比起辽东本地那些旗军要显得弓马娴熟。袁大人的亲随曾提醒过,这些蒙古人反复无常,进入军中隐忧不小。但随后贺世贤禀报说,在与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小规模接触中,这些蒙古人确实骁勇,敢战敢拼,最近的一次撕杀中,便阵亡二十多名蒙古兵,且其余的蒙古兵丝毫未见怯意。
袁大人见此,便孤注一掷,命贺世贤等几位总兵大肆收编蒙古饥民入伍,再有多的,便收入沈阳、辽阳等城中。鉴于开原、铁岭等城失陷都有建奴内应,这城中的辽东百姓,袁大人可是一百个不信任,有了这些蒙古人,至少在守城时,还能借助一二。为此,袁大人将那些远道而来的粮草,不吝拨付,让蒙古人在城中就食留驻。贺世贤更是大手笔,收编的蒙古人足有万数,这多少增强了贺世贤所部的战力。
辽东之事,袁大人尽其全力之后,所做也不过是改动了部署及用兵方略,十几万人马还是熊廷弼在任时便聚集的,此时不过到得更多而已。此时,对于苏翎所部的支持,便成了袁大人最后一个手段,这也是唯一的不同之处。
快马送走奏书之后半个月,袁大人便得到天启皇帝的应允,这险些又让袁大人热泪盈眶,感受皇恩。关于费英东,则仍然是被秘密押往京城,只不过陶安峰不再跟随。将费英东交给袁应泰,苏翎的安排也就到此为止,至于怎么用,就是袁大人自己的事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