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音一落,处于仕途边缘的袁应泰,与出身草莽的苏翎算是达成君子协定,至于如何去做,在双方各自掌管的范围内,都属于专业性质,彼此互不干涉。
“那这辽阳......”袁应泰又再次提起。若是辽阳不再自己手里,袁应泰便理应定罪下狱,这番话岂不是白说。
“袁大人放心,明日便该有消息。”苏翎似乎胸有成竹。
“可是......”袁应泰依旧不放心。
苏翎斜眼看了看袁应泰,看样子不说个明白,这位袁大人自不肯做接下来地事情。便说道:“袁大人,你看这次建奴大军,有多少人马?”
“约十万之数。”袁应泰亲自上过阵,这估计算是不错,但其又改口,说道:“八九万是有的。”
苏翎便又问:“袁大人可知建奴总计有多少人马?”
袁应泰一怔,这倒是他上任初始便到处打听的事。“十万稍多。”
“那建奴在萨尔浒一带你估计有多少人马?”
“这个......”袁应泰怎么说也部署过辽东这剩余的数万人马,“数千吧。”
“可我派往界凡的有近三万骑兵。”苏翎紧跟着说道。
袁应泰一怔,随即又是一喜,那建奴在界凡、萨尔浒当然是处境危急。可苏翎哪儿来这三万人马?这么一想,倒将问题偏了方向。
苏翎却没有说明,只是看着袁应泰。让其自己琢磨。
“此地有多少人马?”
“一万。”苏翎道。
“那边是四万。”袁应泰自己嘀咕着。
“不,在镇江一带,我还有一万五千人马。”苏翎随即补充。
“五万五千。”袁应泰依旧在算计,“可建奴仍有十万之数啊。”
“兵不在多,想必袁大人也知道这一句。”苏翎道。
“嗯。”袁应泰只应了一声。
“所以。请袁大人上书朝廷。按十万人马拨付粮草、饷银、火药器械。我担保给袁大人一个收复整个辽东地大功,到那时,袁大人可......名扬天下。”最后四个字,苏翎几乎是咬着牙说的。
这文官,最后那四个字可是要命地份量。袁大人当即忽视掉前面那些近乎骇人的数目,被后面的结果给迷住了。
不过,还是迷糊了没多久,便又拉回正题。“辽阳如何收复?”
“袁大人,你放心,明日消息传来。便知辽阳还有多少建奴留守。何日收复,只等消息一到便能定下日子。”
袁大人听这么一说,只得作罢,再说这两日确实疲惫,也想歇息一下。
可苏翎却没让袁应泰歇下来。
“袁大人,还请再忍耐片刻,写几道文书给我。”苏翎说道。
“写什么?”袁应泰问道。
“第一。令海州、盖州、复州、金州这南面四卫,即刻将所有人马聚集,发往辽阳,听候我地调遣。另外,令各卫所官员就地征募义勇。也一并前往辽阳。违令者,着传令官兵立斩。”
袁应泰略略思考,旋即答应。“好,我写。另我委你以总兵官职行事。”
“这样更好。”苏翎答道。
“不过,我的大印......”袁应泰脑子还是不笨。
“在这里。”苏翎伸手揭开桌子上的包裹,果然,一应官印、文书以及尚方宝剑都全部都在,甚至连撰写奏书用地纸张,都好好保存着。
这原本是袁应泰自己收拾齐全的,在东城楼上。本想让这些朝廷信物与自己一齐殉国。没想到也跟着自己到了这儿。
看见这些,袁应泰不禁抬头望了望苏翎。为何此人计划得如何周全?
当然,苏翎根本不知此时,这完全是钟维泽私下做地决定,既然能救得何丹旭一命,何不将这位对苏翎及其有用地辽东经略一并带走?至于这个包裹,还是何丹旭的提醒,不然定然被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第二,”苏翎接着说道,“请袁大人上书朝廷,先勿言辽阳之事,只说请发十万人马粮饷,由......”
苏翎想了想,说道:“由镇江游击将军兼管镇江水师冯伯灵,前往天津、山东启运。这不能等海那边运送,我们自己去拿。”
“好。”袁应泰对镇江水师去运没有意见,他对天津、山东两地地粮饷运输也不满意。“不过,真要十万?”
看袁应泰的样子,大约是一位苏翎要吃下近五万兵员的空饷,这可是天大的胆子。
“不足之数,我会陆续募集。”苏翎没有详细解释。
“好。”袁应泰答应了。
“第三,”苏翎说道,“请袁大人致书朝鲜国王以及义州的朝鲜都元帅姜弘立,令其在义州一带腾出一块土地,以容纳辽东逃命地百姓居住。”
“这......”袁应泰不解,去朝鲜作甚?
“袁大人,辽阳陷落,逃亡的百姓数以万计,总得给他们找个安身之处。”苏翎说道。“可是去朝鲜......”
“唯有朝鲜暂能安身。”苏翎挥手打断袁应泰的话,说道,“袁大人,这收复整个辽东,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至少也要等我的兵练成十万,方能一举剿灭建奴。这些百姓一日不离开辽东,便可能被建奴掳去,你也不想让建奴再次恢复元气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