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李永芳麾下的人马,便接近八千之多,不过,除了三千多李永芳自己召集的人马外,其余的都是努尔哈赤临时交给李永芳代管的,这命令是否有效,便难说的紧。这一点,李永芳心知肚明,且对努尔哈赤的迅速挥军北上隐隐产生一种感觉,似乎觉得努尔哈赤这一去,便再也不会返回。当然这感觉李永芳可不敢有丝毫表露,这人头还是要的。
临行之前,努尔哈赤也曾交代李永芳,令其好生处置辽阳诸事,那些近两万的战俘,若是稍有异动,努尔哈赤令给李永芳下了严令,必要时全数屠尽,一个不留。此时辽阳城内还在不断收集工匠等手艺人,本打算带回萨尔浒,但这一次也来不及管了。倒是那些主动剃头迎接努尔哈赤入城的富家巨室们,早上起来看到辽阳城内八旗兵突然少了大半,不约而同地产生与李永芳相似的感觉,纷纷关门闭户,提心吊胆地颤抖着祈求某些神灵保佑。
辽阳城经过两日的激战,城墙早已破烂不堪,尤其是东门城楼一带,最后的爆炸,几乎将其全部炸塌,留下一个大大的缺口,纷乱的石块堆积着,让八旗兵连驻兵的地方都没有法子下脚。此时这一切都还来不及收拾,八旗兵数万,已匆匆离去。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三十一章 兵临辽阳
天启元年三月二十二日辰时,连夜整军归队、收拾甲杖的八旗兵已自辽阳城内消失。城内唯有李永芳的五千人马,但这五千人也大半都已睡熟,只在各处城门处,留有几十名士卒守门。城外,只在东西两处校场内,留有一千人马看护缴获物,而那两万战俘,却是露宿在校场边,被也已困乏的两千八旗兵看护着,等候处置。
这两日鏖战,所有参战者,不论胜负,都是疲惫不堪,战俘们忧心忡忡,但也大半迷糊着双眼,而后金兵,竭力瞪着双眼留神战俘们的动静,眼见着也没多少气力出声呵斥。
辽阳城内的李永芳是彻夜不眠,自努尔哈赤将其留下,大祸临头之感始终不曾离开。赫图阿拉的消息,令其不禁想起在千山堡苏翎最后留给他的那番话语。对于苏翎,李永芳的想法很是复杂。他本能地察觉到这个年轻人有种说不出的味道,既与一向在辽东戍守的那些兵将不同,也与努尔哈赤的那些蛮横野人完全两样,但李永芳却感觉到此人与努尔哈赤有得一比。
因李永芳一直专责哨探,这很多消息,其都能作一番详尽的打探,是故苏翎一部的消息,即便得到有效的封锁,却仍然有蛛丝马迹被其得到。这使得李永芳在将消息禀报给努尔哈赤之时,鬼使神差地留了一部分有可能引起重视的内容。
既然身为降将,见风使舵,才是保命的根本。这点儿心思,李永芳当然保守严密,除了跟随自己的亲信家丁,是任谁也未能看出半点征兆。如今努尔哈赤这一走,李永芳立即召集自己的亲信家丁。谋划许久,已应对变故。这样一来,努尔哈赤叮嘱的事项,便拖了下来,至少那两万多降兵的处置方法,李永芳暂时未去实施。同时。这辽阳的防御,李永芳也为做任何加强地打算。
这一切,都要看今日。这辽阳城是否能出现什么变故。按商议的结果,若是今日午时,辽阳城依然如故,并未有李永芳所想象的出现奇迹,那么,这第一步要对付的,便是城外那处于饥渴中的两万降兵。要说李永芳手上沾的血也已不少,但如今,这两万多人,便是李永芳用以应对出现变故之后地某种依仗。为此。李永芳借口便于调动留守的八旗兵丁,特意请努尔哈赤给予手书的命令,其中明确写道,“若两万降兵有所异动,立斩之”地话语。
李永芳的一番布置,除了在努尔哈赤麾下相依为命的那帮亲信,外表看来。这辽阳并未有任何估计得变动,就连夜里零星出现的抵抗,也似乎疲倦了,呈现偃旗息鼓的状态。
就在最后一批滞后的八旗兵拔营而去,只留下漫天的扬尘之时。马蹄声尚未消失,便从东门处的乱石堆中,出现几个人影,如变戏法似的又弄出几匹马来,就在校场边的八旗兵地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地纵马东奔。而那些后金兵连问都没有问一声,若再看的细一些,可以见到那几人,俱都是一身八旗兵的打扮,看那样子。似乎便是某个传令的骑兵。从大队人马旁驰过,是连看也不看一眼。自顾飞奔而去。
坐在城内某件屋子里的李永芳,得知这个消息,伸手摸了摸头,又看了看身边这几个亲信,眼珠子一个劲儿的乱转,说道:“你们先去预备着吧,只等城外一乱,这便动手。”
“是。”几个亲信答应着,轻手轻脚地走出门外。那架势,便象几只伺机而动的猫。
李永芳独自留在屋内,焦躁地在屋里盘旋了片刻,便猛地一握拳,自言自语到:“来吧!”
自辽阳奔出地那几人,一路马不停蹄,使劲狂抽战马,一点儿也不像是爱惜马力的人,这一奔,便是二十里。
就在弓长岭下到辽阳平原的山脚处,转过一个弯儿,几个人猛地跳出来,拦住狂奔的战马。
“钟维泽!”王德水第一个扬手高呼。
钟维泽闻言立即猛勒战马,几个人纷纷弛出数十步,方才回转。
“将军何在?”钟维泽厉声问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