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月东升_苏潜【完结】(339)

  “眼下没有更多的人给你,镇不镇得住,就看你的本事了。”

  “是。”

  “等郭杰中、顾南带兵出城,剩下的兵你都聚拢成队,先将那些银子.....”苏翎说道这儿,在心中算了算,接着说道:“给郭杰中与顾南两营按每人二两,武官十两算,先送去,即刻发放。你的兵也按此办理。一旦整治齐了,就将辽阳城内剩下的粮草、甲杖等等,全部都运往镇江堡。”

  “是。”尽管这难度很大,但急于带兵的祝浩依旧答得很爽快。

  “这就去吧,尽量在天明时便动身。”

  祝浩不再回话,直接转身出去。辽阳城的夜,又开始另一番喧闹。

  苏翎命令发放银两,一是太多不好搬运,二来也可暂时稳定军心,让这三人整军办得顺利一些。人手奇缺的状况,再一次显露出来。这将是苏翎面临的最大问题,此时的情形与千山堡完全不同。除了自己的人,苏翎对其它任何来自明军,或是类似李永芳一类的人,丝毫没有信任感。倒是田大熊的那些阿哈出身的例外,相对来说,把握还要大一些。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三十五章 辽阳移民

  天启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大明朝辽东都司的首府辽阳城,终于迎来了一个安静的早晨。

  昨夜,数万入城的士卒以及更多的辽阳百姓,都度过了一个情绪复杂的夜晚。说不清楚是该庆幸在战火中保全一条性命,还是该庆贺辽阳城又回到大明朝的管辖之下。这若是让朝廷里那般文官知道了,不免要做些读来犹如身临其境且如阳关三叠般的起伏波折的文章。

  这般功夫,怕是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也该能够笔下生花,写出些锦绣文章来。但直到辰时,袁大人却才自悲恸中醒来,睁眼便瞧见亲随何丹旭,正强挣着守在身边,一双眼满是血丝,显然一夜未睡。袁大人这才猛地想起,自己身在失而复得的辽阳城中,便猛地爬起,连声呼喝打水、洗脸、更衣,要整理衣冠巡视辽阳城。但却未见有人应声,转脸又看到何丹旭,便又才明白,这番做作是毫无意义。当然,也只有何丹旭晓得,这辽东巡按府中,怕是找不到一只完整的碗碟,不是破碎,便是被建奴搜走,就连昨夜喝水的杯子,还是缺了一边只能盛一半。

  袁应泰怔怔地瞧着停在屋子正中的棺材,想起里面正是昨夜为之哭昏过去的昔日同僚,忍不住又是悲从心起,还未等再做何感叹,何丹旭便催促道,说是苏将军已数次派人来探,见大人一直未醒,便未打扰,想必是有要事相商,还是去看看的好。袁应泰一听,便振作起精神,起步向外走去。

  经略行辕中的苏翎,是一夜未睡,一直听取城内不断传来的消息,便相继下令处置。适才在外哨探的游骑回来禀报。说是一直尾随八旗大军寻觅到沈阳附近,都未发现努尔哈赤的大军踪影,看来是直奔萨尔浒而去。且根据一路上大军留下来的痕迹来看,并无大车之类的辎重队伍,似乎当真走得匆忙,未及携带过多的粮草。

  苏翎听到这个消息,算是暂时放下心来。只要努尔哈赤不立即杀个回马枪。自己在辽阳便能安稳上几日,足以拥有处置地时间了。同时。苏翎立即派人去统计城内到底还有多少粮草。

  这个事情是交由随同钟维泽的哨探一同藏身的原本属于胡德昌的人手去办的,而当苏翎见到这些人时,也顺带着让其分出几人,去召集辽阳城内的商人,让他们凑出几人出头作为代表。到苏翎这里来听候吩咐。据胡德昌的伙计估计,辽阳城内地商贾,约有数万人左右。苏翎倒没让其联系所有的人,只要联系与胡德昌等三家有来往地即刻,只是不知在这次兵火之中,还能幸存多少。

  就在袁应泰踏进门的同时,门外又传来马蹄声,顾南与郭杰中也一同到来。在辕门外下马,走了进来,还未说话,那祝浩也骑马奔至。这个早晨,苏翎将得到这一夜的结果。那三位新任的将军。也将初次展露带兵的成效。

  “袁大人。”苏翎一拱手,略带微笑地招呼着。

  “苏将军。”袁应泰也还客气。不过也不是第一次了,不再生疏。

  苏翎便将袁应泰让在一张椅子上坐下。又对走进来地顾南、郭杰中以及祝浩说道:“没有急事的话,都坐下说。”

  三人便依言而坐,仗着年轻,苏翎与这三位武将,都还未露出多少疲惫之色。若说辛苦,倒真没有在千山堡训练时累,只是操心较多,这面色上便有些差。但这也比袁应泰的面色好上许多。

  “你们两营如何?”苏翎首先问顾南与郭杰中。

  “都按吩咐的做了。”二人所说大致相同。

  苏翎微皱眉头,对二人的回答不甚满意。但并未就此说什么,只是继续问道:

  “甲杖、兵器都装备妥了?”

  “都全部换装完备。”

  “马匹呢?”苏翎又问。

  “每营六千五百匹,大车三百辆。”顾南与郭杰中所答一致。“粮草准备了多少?”苏翎不厌其烦,也算是一种考察。

  “按半月预备的。”顾南答道。

  “银子都发到每个人的手上了?”苏翎又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