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死节者,史书上记载甚多,当然,为了一纸皇命而悬梁自缢的也不在少数,可这文官们大都是为名而已,且光鲜的死法,还能为其家人、子孙留下大部分地家产与名声。如今袁大人可与这些都不沾边,且辽阳不是还在手里么?苏翎带来这么多功劳,不管袁应泰怎么想,至少现在已经觉得,当初在镇远楼上举火自焚,是一件愚蠢之举。不然,又如何象苏翎所说,立下很可能实现的“平定边疆”的大功?
苏翎回到营中没多久,那武科第一人张神武,便带着自己那二百多家丁前来求见。苏翎也不多说,将那数十人,不管是男是女,一概推给张神武,任其押解而去。
不过,苏翎仍然暗令钟维泽,令其派出数人尾随,一旦有所异动,便想办法予以劫杀。为此,苏翎特别批准钟维泽,让其按照陶安峰的模式,组建一批哨探人马,趁此机会,潜入广宁一带。一则与蒙古的胡秋青相互联系,二则,为以后地打算,就此铺垫一笔。
交待完这些事,苏翎这才率队出发,前往镇江堡展开下一步地部署。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四十三章 擢升总兵
天启元年四月一日午时,驻扎在辽阳城内的大军,苏翎的黑甲骑兵,郝老六的太平哨营,以及顾南、郭杰中的三千人马,均在一顿饱餐之后,拔营而去,向各自的目标挺进。
黑甲骑兵的列队而行,让辽阳城内的那些明军官兵甚是好奇,待看出黑甲骑兵们人人佩戴重甲,且战马上也披有一层棉甲时,不禁纷纷相互打听,要问这到底是何人的骑兵大队,居然有这等威风。这其中有些低级武官也有另外的念头,这等战力明显强盛的骑兵,是要开往何处?这若是留在辽阳,岂不是更添了分保障?这疑心一起,不免回头到营内请示主官,欲问个究竟。
这些问题最终汇集到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面前,由此,给朝廷报上的大捷,开始在辽阳城内流传。此时,袁应泰已顾不得辽阳城内是否还有奸细,想要用此来稳定军心。而黑甲骑兵与苏翎的名字,开始在明军官兵中流传。其中那些一向胸有大志的低级武官以及士卒们,不免将这位新生的将军,作为自己的目标幻想着。这么多年辽事屡战屡败,如今终于有了可以肆意传播的消息,这到底给留守在辽阳的明军官兵增添了多少信心,可没人能琢磨出来,但看到士卒们面上的笑意,就连李光荣总兵,也不得不佩服起苏翎来。这位李光荣总兵,按朝廷上那些兵备道们讥讽的话说,是时时迷糊,除了盘算军饷时双眼冒光,其余时候很难知道其是否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任一句话语。但近日,在袁应泰很是夸张地描述了一遍辽阳失而复得,还有赫图阿拉的奇袭,界凡、萨尔浒的连续攻克,这些屈指可数但的确令人不敢相信的战绩。使得李光荣的双眼不再微闭,竟然破天荒地开始每日早晚巡视起军营来。
这次苏翎率大军离去,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依旧站立在城墙之上,望着滚滚东去地骑兵感叹不已。这回袁大人不再是孤身只影,不但亲随何丹旭在身后,还有武科第一人张神武,以及其余几位连续奔波数日赶到的武官们。这些人都身份、背景各异,甚至身材都难说有相似之处,但有一点是相同。那便是都经袁应泰上任之后举荐而升职。此次赶赴辽阳,多少有些报恩之意。当然,对于此刻袁大人对一个参将如此重视,心内不以为然当然是有的。
“张神武。”袁应泰收回目光,但却没有回头,叫了一声。
“属下在。”张神武应道。
“那些女人,你审问得如何了?”袁应泰大约是想到了这件必须立即办的事。不然苏翎刚走,这万一努尔哈赤兵临城下,这份大功可就难说了。
“属下审了三人,这些女人果真是努尔哈赤的福晋,还有其子的女人,儿子,剩下的大约是那些大臣的家眷。属下尚未问清。”张神武大声说到。
“总计几人?”
“大人,总计三十七个女人,十一个孩童。”张神武说道。
袁应泰返身看着张神武,说道:“你可有把握押解人犯进京?”
这个问题已经跟张神武提过,因苏翎的大兵开拔而耽误了。袁应泰其实不愿张神武离开,如今身边地人实在太少。但此事又信不过别的人。
“大人,属下适才想过,最稳妥的办法,是从海州乘船赶赴山海关。或是直达天津。只要上了船,属下担保万无一失。”张神武可是真的想过,这一路经广宁而过,可不一定安全。谁知道那些败兵之中,有没有混进努尔哈赤的奸细。
“你识得行船?”袁应泰问。
“属下略懂。*****”
“好。这事可就叫给你了。办好了。这份大功。也有你一份。”
“属下忠心办事,只为赎罪。不敢贪功。”张神武可没忘了自己是因何而来的。
袁应泰摆了摆手,又对李光荣说道:“李总兵。你派出兵马前往护送,船离岸,再回辽阳。”
“尊命。”李光荣答道。
袁应泰挥手说道:“立即去办。小心从事。”
众人一起鞠身退下,只剩下袁应泰再次望向渐渐远去的尘烟,尤自想得很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