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月东升_苏潜【完结】(384)

  苏翎心中一怔,这朝廷之中,倒还真有看的远地。

  “此言不说十分,却也有九分属实。”袁应泰说道,“皇上一面是不忍再拿内帑却填无底之洞,而大臣们也因处处要饷而头昏脑胀。所以,我在密折中给皇上提议,暂停招募新兵,也无需再从各镇调集兵马,仅让已在路上地兵马继续赶往辽东入关便可。仅这一步,便能省下无数银子。”

  “哦?”这却是苏翎没有料到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袁应泰会想出这么个主意替朝廷与皇上省银子。

  “袁大人,你当真觉得不要再继续调集兵马了?”苏翎问道。

  “是的。”袁应泰看向苏翎,说道:“你不是说,这辽东你能收复么?”

  “那当然。”苏翎被堵住了嘴。

  袁应泰接着说道:“或许这个提议当真有作用,再加上你的大捷。你说朝廷会不会相信你能收复辽东?”

  苏翎唯有点头。这朝廷用了三个经略,花了上千万的银子,调集兵马数十万,也唯有过一次胜利,反观苏翎,仅仅是袁应泰的一步试探,也只给了个参将的职衔,便能做到大捷,且有俘获明证所言不虚,怎能不改变想法?

  苏翎转了转眼睛,问道:“除了官职,朝廷还给了什么?我要地那些工匠呢?”

  袁应泰扬扬眉毛,说道:“怎么?这官职你觉得还小?”

  “不过是个总兵。”苏翎说得很淡。

  的确,大明朝此时文武官员数万,总兵虽是武职最高的职衔,可也为数不少,再说,这辽事战火中升任的总兵官,也是多之又多。当然,对于苏翎这位从未在这么高的职位上享受过地人来说,总兵官到底有多威风,他是不清楚的。

  “不错,辽东总兵,”袁应泰面色稍稍严肃起来,说道:“还有提督辽东军务,征夷大将军。朝廷已经送来新铸的关防大印。仅凭这些,你就能在辽东管辖所有的兵马、百姓。”

  “这样?”苏翎似乎这才明白官职的效用。

  凭着这些,那么苏翎所做一切都名正言顺,且无人敢于违抗。甚至对于朝鲜,也可随意发文驱使,可不像以往动辄威胁一番。

  “朝廷有没有派遣监军?”苏翎又问道一个关键问题。

  监军是文官控制武官的一个手段,甚至可以直接接管主官的带兵权。

  袁应泰望着苏翎,说道:“暂时没有,但肯定会派。你回去看看圣旨便明白了,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听从辽东经略地辖制。”

  不说他袁应泰地名字,而说辽东经略,算是给了苏翎几分面子。苏翎当然明白这一点。

  “那袁大人是否全力支持?”

  “我已经说过了。我的仕途可都在你身上,这辽东,也着落到你身上。你放心,即使朝廷派驻监军,自有我来对付,不会妨碍你带兵。”

  “多谢大人。”苏翎当即从椅子上站起来,深深鞠身作揖。

  苏翎这次可是诚心诚意,尽管对大明朝文官一向没有好感,但袁应泰做到这个份上,那是举世难见地。且不派监军一事提都不必提,肯定不会通过,而有袁应泰对付,自然让苏翎省心。

  袁应泰见苏翎此番比拿到圣旨还要有礼,叹了口气,说道:“朝廷对你有疑心,还是在情理之中,你也不必多虑。只要你全力收复辽东,诸般事务,我都可以帮你挡着。如今,我们算是在一条船上。”

  “大人放心。”苏翎说道。

  “我的提议,皇上显然已经赞同。所有兵马已经动身地,都赶赴山海关、广宁一带驻守。此外,不再调动兵马,所有的粮饷、器械,都交给你了。”

  “有什么?”苏翎禁不住露出喜色。

  “皇上拿出内帑一百万,专门给你部人马的饷银。另外,令工部解紫花布铁甲三万副,选锋梅花甲五千四百副,帽儿盔三万顶,刀斧弓箭将军神锐铳钢铁哨黄等一律发给。你要的工匠,此时说不定已经到了天津。”

  苏翎略张着嘴,都有些合不拢了。这可是多少甲杖器械啊,比那一百万饷银还要诱人。

  袁应泰满意地看着苏翎,总算有一种表情,是自己估计到的。

  “朝廷已经调集船只运送,不过,你还是得派镇江水师前往接应,早日拿到,早日练兵。”.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五十二章 苏系武官

  天启元年的三月,大明朝辽东都司与天明汗努尔哈赤所建后金国是各有得失,难分胜负。

  最初沈阳失陷的消息报至京城,朝廷上下顿时哗然,而后辽阳被围的警讯没隔几日又到,再次引起满城慌乱,京师当即戒严。这几乎成了下意识的动作,已经没人关心是第几次如此举动。总之是辽东一败,京师便有一番整治,以至那些无法参阅邸报的大户们只要见到戒严,以及满城都是坐轿奔向内城的官员,便知必是辽东再失一城。

  不仅仅是戒严,还有已经习惯了的内市也迁移至北安门外,并有榜文宣称,开市日期不变,只是要等平虏之后,再迁回原址。同时,在京城编制保甲,严查奸细,而不出数日,便有数名奸细被斩首示众。一时间真可谓草木惊风,风声鹤唳之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