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辽事之前。大明疆域之内只有少许骚乱,都很快便被平息下去。万历年间的三大征,虽花了无数地银子,可也都以战胜作为结果。这些,都预示着大明依旧拥有着无比强悍的官兵,至少在朝廷之上的文官们,是这么认为的。当然便无视那少数提出对军伍加以改进的提议。
就总体而言。大明朝依旧是强大的,无论是人口。还是官兵数量,在大明朝宽广的疆域周围。没有哪一个国家敢于抗衡。可这文、武两方面的弊病继续延续下去,便造成努尔哈赤地轻易连胜。此时,大明朝廷上的文官们,依旧是采取的惯用办法,征调、募集兵马,调派各地武官、士卒,然后派出经略统带。
当初辽东经略杨镐,分兵四路,虽指明了各路主将,可每一路仍然派驻了监军。当然,在萨尔浒大败之后,这责任仍然是由各路主将负责。阵亡的自不必追究了,朝廷还有一番抚恤,但那监军地作用,在战败之后却没人提及。若是仅从朝廷文书往来之中,可是看不到监军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一弊端,依旧被隐藏下去。
当今的辽东经略袁应泰,在丢失沈阳之后,又再令辽阳处于危急之中,按理袁应泰也难逃那杨镐的下场。可偏偏冒出个苏翎,且以数次大捷换回了辽东经略袁应泰在朝臣之中的信心。对此袁应泰是心知肚明,本人对苏翎的大力支持,其实也便是对自己的一种保障。而朝廷此次的一番驰援,也是破天荒地对苏翎尤其看重,仅从这两月间用难以想象地速度运来地粮草、军需,便可见一斑。
朝廷的一反常态,严厉督促,说明那些文官,以及天启皇帝,也对大明朝军伍地战力产生了怀疑。这银子花的如水一般,却只换来败绩,颜面尽失,数以百计地文物官员丧命,士卒更是成了数万辽东的游魂。苏翎的出现,可当真是恰到好处。但是,这别的都一反常态,可这监军,却依旧照派不误。
辽东经略袁应泰在府中私宅宴请辽东总兵苏翎,本是进一步融洽两人之间的关系,那做媒一说,也不过是随口而已。*****不料却从苏翎的话中,看出其丝毫不想受到约束的影子。
对于监军的看法,袁应泰倒没有什么可说的,这是其视为必然的举措,当然,这不能明说是来监视苏翎的。但自从苏翎出现,袁应泰即便没有亲眼看到苏翎率军与八旗兵血战,可一切消息,都证明苏翎是获得的是真实的大捷。死而复生的经历,让袁应泰开始从新看待大明军伍。仅从苏翎营中待的那几日,袁应泰便看出苏翎所部迥然不同之处来,这正是辽东未来的希望所在。
但这监军的到来......袁应泰说完之后,便静静地打量苏翎,留神其神色变化。
但苏翎的脸上,却看不出有什么不快,只是问道:“袁大人,朝廷派谁来辽东?”
袁应泰略略一想,说道:“朝廷已新铸了辽东、西平、盘山的监军关防,由胡嘉栋、高出、牛乾坤,分驻三处监
“三处?”苏翎不解,望向袁应泰问道,:“谁来辽阳?”
袁应泰说道:“由胡嘉栋赴辽阳监军,高出、牛乾坤分往西平。盘山监军。”
苏翎伸出筷子夹了菜吃了一口,想了想,又问道:“西平、盘山也要驻军?”
“正是。”袁应泰又端起酒杯,举起向苏翎示意了一下。便自己喝了一小口,说道:
“朝廷已下令由原驻守广宁的兵备道王化贞,升任辽东巡抚右佥都御史。*****由王化贞的来信来看,广宁一带,已经抵达的出关官兵,共有三万九千三百一十九名;另外,王化贞招集的残兵约有二万九千四百余名,另还招募有乡兵一万六千八百余名。如今驻扎在广宁一带的官兵,总共八万四千八百余名。其河西额设兵及留守山海关官兵在外。”
“都到了这么多?”苏翎再一次对朝廷兵马地聚集速度感到略略吃惊。
“嗯,”袁应泰说道,“这回朝廷可是对那些迟迟行动缓慢的援辽兵马下了狠心,锦衣卫也不知抓了多少武官,但总算还是到了大部。”
“袁大人如何处置这些兵马?”苏翎问道。
袁应泰苦笑着摇摇头,说道:“按我的想法,当然是将这些兵马全都调集到辽阳。可朝廷上不知是哪一位大臣。非要留驻半数驻守广宁。说是要防御西虏,免得让那些蒙古人趁机断了辽阳的粮饷通路。那高出、牛乾坤,便是奉命往西平、盘山驻军中监军。”
“八万四千八百人,”苏翎没去想朝廷之中地议论。这都留给袁应泰好了。“袁大人,这个数目可属实?别有弄些老弱来凑数的。”
“不会。”袁应泰肯定地说道,“朝廷在山海关已经另派有官员验证,老弱一律退回,只留精干之兵出关。那出关的三万九千多人马,不会再如以往的了。”
“那些残兵呢?”苏翎又问。
“我已经传书给王化贞,令其只选愿意留在的辽东的士卒入营。其余的一概不要。这二万九千人。也还可一用。至于那些乡兵,我也让其留在广宁一带驻防沿边堡寨。毕竟是那些乡兵的家乡。总比到辽阳要好用一些。”
“这么说,能来辽阳地。还有四万二千。”苏翎说道。
“正是。我已叫人去催了。最迟后日,便能见到了。”袁应泰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