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应泰又开始犹豫起来,拿眼睛向苏翎看了几次,然后才压低声音问道:“苏将军可知红丸一案?”
苏翎想了想,点点头,说道:“略有所闻。”
袁应泰接着说道:“这详情便不说了,只是,我那友人估测,此事可与魏忠贤脱不了干系。”
苏翎一怔,说道:“果真?不是说是疑案么?”
袁应泰摇摇头,说道:“信中也未肯定,只是从魏忠贤得势上估测的。以魏忠贤与皇上地关系,自然是此时最好。”
从得利最大的人身上推断,这个角度倒是选得不错。苏翎暗自点头,看来这人还真是不一般。
不过,这到底绕了多大个***?苏翎旋即望向袁应泰,要看其到底怎么说。
袁应泰看出苏翎的想法,便说道:“以魏忠贤这样的心性,这掌了披红之权,朝廷之上必定要有一番风雨。没有这人,朝廷上还争论不断。这太监干政,迟早会有人弹劾,到那时,你说魏忠贤会如何应对?”
苏翎不答,袁应泰便继续说道:“按信中所说,到时候,除非皇上亲手披红,否则日后定然是魏忠贤独掌大权,这朝廷上的百官也只有顺、逆两种选择。我那友人看得极远,他说,这逆者,过不了几年,便不得善终,而顺者,早晚要应验邪不压正这句话,到时下场会更惨。”
袁应泰看着苏翎说道:“所以,这最稳妥的地方,反而是眼下的辽东。”
苏翎想了想,说道:“这就说回来了?所以你那友人便选了我?”
袁应泰一笑,说道:“正是。我不妨实话实说,苏将军一身清白,与朝中哪个都没有瓜葛,眼下又是在辽东独掌兵权,其不正是个好人选?”
苏翎笑着问道:“你是说那魏忠贤也不会与我有瓜葛?”
袁应泰答道:“这一是太远,将军与其不会有什么纠纷。恐怕这几年,将军都不会找其麻烦,他自然也寻不到将军头上。在说,以将军的手段,就算找上门来,想必也会有应对的法子。”
苏翎正要说话,袁应泰却抢先说道:“今日我已将话说完,将军不必此时便定,来日方长,等等看,也是好的。”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二十五章四万明军
那日辽东经略袁应泰府中后院的密谈,苏翎日后倒是不以为然,唯一印象深刻的,只是袁应泰口中说的那位友人。但自始至终,袁应泰也未说出姓名,是何方人氏,想必是为着保密之故,这不成亲家,倒也就不必认识了。可那种能深入到皇宫之中的秘密渠道,却令苏翎为之着迷,那该是多大的一张网?才能未卜先知、预测时事呢?
事后,苏翎将这些秘事,都告诉了赵毅成,并一起商讨这种渠道建立的可能性。
在二人绞尽脑汁、尽量放大了胆子进行一番猜测、估算之后,赵毅成才摇着头说道:“大哥,这个咱们是不行的。没个几十年建下的关系、脉络,是不可能做到的。”
苏翎也一个劲儿地摇头,说道:“嗯,这不单单是花银子、升职赏赐便能办到的。”
苏翎所说,也正是归属赵毅成所部哨探的两个最基本的方法。用这种法子收为己用的人,也就能满足一般所用,这更高层次上的消息,便不能指望了。
想来那魏忠贤的来历、所作下事情,这种消息也不会是一个人便能知道全面的,除非.....除非也如李永芳给徐熙出的那个主意,有一个长期收集各类消息的部门,并且有专人整理,才会形成随时能了解所需消息的结果。这也正是赵毅成所部那些隶属总部的年轻人们正在努力做的。这无疑是枯燥、乏味的案头工作,且目前看来,能起到的作用并不算大,反倒不如那些军中哨探们直接探听到的消息来得直接、有效。不过,意外的收获,倒是对文书分类做的一些尝试。最初是按时间划分,随后又分军、农、工等等,而目前那些年轻人又在尝试更细更新地分类方法。以便能从那些已经堆积如山的文书档案中迅速寻到所需要的内容。但,这依旧要看人的记忆,毕竟那些零碎、散乱地片段可无法全都列出。
正是如此,赵毅成对这种猜测十分有兴趣。恨不得立即便能见到那位神秘人物,向其请教相关内容。
这倒使苏翎猛然间有些懊悔,为何不将赵毅成推出来?虽说那位神秘人物要寻的,是符合其神秘标准的特殊人选。但只要袁应泰说清楚自己与赵毅成之间的关系,未必便不可能。
想到这有点迟了地主意,苏翎便笑着问道:“毅成,袁大人这门亲事,你应了如何?”
赵毅成一怔,随即笑着说道:“大哥。我可不去做什么上门女婿。”
“这有什么?”苏翎说道:“这家产什么的,咱们也不说了,此时咱们也不稀罕,只是这年岁什么的,可都合适。大不了,生两个儿子,一个跟你姓,另一个随了他的姓便是,左右都还是你赵家的人。”
赵毅成说道:“这倒没什么。反正我爹娘也死得早。就我一个,有个儿子就行了。”
“这么说你是愿意了?”苏翎笑道:“等找个机会跟袁大人提一下。到时候可不许反悔。”
这下。赵毅成可急了,忙说道:“大哥。我可没答应。我只是对那消息来源有兴趣,再说。人家在哪儿还不知道呢?哪儿有这样的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