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自然是要的。”吴琪雪说道,“听爹爹说,丢了抚顺时,那不过是一个小城而已,朝廷上便群情涌动。这自然是保持疆土完整地好。”
“所以,”吴九奎说道,“朝廷也会顾忌到辽东安稳的局面,这让苏将军继续镇守辽东,假以时日,再行调遣。”
吴九奎看了吴琪雪一眼,缓缓说道:“若是如此,这吴家,便唯有指望下一辈
这话立即被吴琪雪听明白了。正如辽东经略袁应泰所提过地,这若是生了儿子,其中一个便改姓吴,算是继承了吴家的血脉。至少吴家老爷,是考虑了很多。比如,这若是生了一个,便再等下一代人,几十年地工夫,吴家老爷也还能等得起。当然,若是吴家小姐子嗣上仍然不旺,只生的女儿,那么也得等这女儿地下一代了。这是天大的悬念,也亏得那动心思数十年自然,沉不住气,这吴家又哪儿来的数十代富裕?
吴琪雪沉默片刻,张嘴欲言,却又生生止住。有些话,已经不能说得太透彻了。
“九叔,我有些困了。咱们回去吧。”吴琪雪说道。
“好,”吴九奎立即率先在前面引路,两人便下得楼去,回到客栈。
就在两人的身影刚刚进入客栈,就见得月光之下,自蓬莱阁那高高的阁楼之上跃下四个人影,随即,在各处暗影之中,也纷纷现出几个人来,这些人凑在一起低声说了几句,便也进入客栈。不过,至少有一半的人,却不走正门,而是越墙而过,显然,这些都是能飞檐走壁之人。
第一卷 辽东轶事—第四卷 铁骑夺金
第五十章 夜话姻缘
日一早,日出之时,蓬莱海港便开始热闹起来。
只见海港内已经停泊着数十艘海船,俱都在做扬帆出海的准备,而码头上,大群的民夫正将昨晚运至的最后一批米粮搬运上船,显然,靠在外侧的那数十艘船已经满载。
此次吴家凑集了一万石大米,拟运往辽东贩卖。这一万石米倒并非是由南京一带运至,那毕竟太过费时费力。而是由算是吴家管家的吴九奎一路走走停停,利用吴家数十代人积累下来的脉络,沿途一路购买而成。仅在山东地界上,便买了五千石大米。这可不是谷子、麦子,而是已经脱了壳儿的白花花的大米,这就算运往辽东,但在三山东本地,也能卖出个好价钱来。
不过,吴家老爷此举可是别有深意,自然不为外人所知,那些帮着收购大米的各色人等,还以为吴家真要去辽东赚得一些暴利呢,是故这米价可是不低,但对于吴家的财力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当然,对于辽东贩卖一行,这大米不过是最大的一宗货物,其余的诸如布匹、棉花等等辽东急需之物,也是不少。
是故,当吴九奎在京城面见徐熙时,说出这拟运往辽东的商货数目时,徐熙是大为吃惊,这一番破例招待是免不了的。那吴九奎倒是也不客气,跟着徐熙走了几日烟花柳巷,或是找来几个歌姬就在府中后院就酒清谈,很是耽搁了几日。徐熙倒是没打听出吴九奎的真实来历,毕竟自打京城的商务局挂牌子理事以来,这南来北往的商人便没断过,只是类似吴九奎这般大宗货物的,倒是少见。在徐熙的记录中,唯有安徽、山西等地有那么几个人而已,这自南方来的,吴九奎还算是第一人。
当然,老于世故的吴九奎,却从徐熙之处打听到不少辽东的事情,但徐熙倒也没透露过多,大部分还是以商事为主,只是吴九奎能从只言片语中推断出一些实情而已。这般大商巨贾,自然要得到徐熙的优待,两人约定了时日、地点,便分头忙乎准备去了。
徐熙调集了大批的海船,专门为吴九奎的商货过海集结到山东登州蓬莱海港,而吴九奎也再次回到南京,并携带这丝绸绫罗、棉布、瓷器等等,一路北上,这或船或车马,倒很是辛苦了一阵子。当然,吴家暗中派遣的人手,早就在前面一路打点得周全。
朝廷在京城专为辽东设立商务局一事,早已传遍整个大明。这对商人们而言,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并且也亲身体验了沿途凭着商务局开具的凭证文书便畅行无阻的感觉,当然,勒索、贿赂也不会消失,但这也是商人们见得惯了,只要不太过苛刻,也还是可以承受的。吴家打点的银子,自然要丰厚一些,是故吴九奎带着装扮成男人的吴琪雪,这一路上倒是没受到任何打扰。
此时吴九奎倒没忙着招呼那些民夫们,几十个穿褐色棉祅的吴家从人早就各自分管相应事宜,自不必吴九奎操心。那吴琪雪大概昨夜睡的太晚,早上起来,一双眼倒是红红的,带着几丝疲惫。此时正站在一群精壮汉汉子中间,由吴九奎陪着,望着海上日出出神。
对于海船,吴琪雪还是第一次见到,但只是粗粗打量了一番,便失了兴趣,倒是对海上日出那短短的一刻,留恋许久。站在吴琪雪四周的汉子们,也都是棉祅、棉帽,遮住大半个脸,让人看不清相貌,但举止、言行,却让人明白是这批货主人的随从。大商人雇请一些保镖护卫,也不算稀奇,在山东地面上,这类人更是颇多,甚至就在这几日,便有人上前询问,是否还要雇请护卫。那些护卫们在暗中较量了片刻,便将那些身手实在太差的,给退了回去。今日一早,吴九奎便专门做了叮嘱,除了留下这几个护卫之外,其余的一百多名护卫,都散到各个船上去了,以免真如吴琪雪所说,让人看出怪异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