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月东升_苏潜【完结】(598)

  这三十二人,是朝廷调派给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的属员,是从京城里各部衙门书办之中,以及那些闲置已久始终得不到外放的进士里挑选出来的。还有一些,则是一心赴考想金榜题目住在京城多年却不得志的举人。

  这还得说起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给皇上的一份奏书,其中便明言,昔日辽东卫所一应大小官员,不论文职、武职,但凡在辽阳危急之时没有驰援而擅自逃离的,一律不再起用,这治罪与否,袁大人倒是不关心,但这再想官复原职,却是休想。这个做法,在袁大人而言,于公于私都说得过去,人家辽东经略都“死”过一回了,还想在袁大人手下做官发财,袁大人怎能忍得?

  这份奏书,配上辽东总兵官苏翎的一系列举措,当真是让这辽东一个官儿都没留下,当然,这数月间也有不少官员往辽阳面见经略大人,却都被拒绝,袁大人连见都不想见。为此,辽东经略袁大人奏请朝廷,于京城内选募一些至少要知书识字的人手,前往辽东效力。袁大人特别指明,不论身份、品级需得心甘情愿者,,才会留在辽东效力,否则一概遣还。

  这朝廷上之关心军事,这民事上,袁大人的要求,却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天启皇帝或许只是粗粗一阅,便下部议行。当然,这会儿辽东虽看着稳当,却不会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吏部只泛泛地发了道文,命京城中那些文士自行报名。倒也没要多久,便也就凑齐了这三十二人。

  在大明朝做官,可并非一纸文章便跃等龙门,那滞留京城的举子,可有不少。那家境丰厚的,自可赁间院子长住下去,至于那些潦倒的,却是无可奈何,靠着同乡好友接济两个,勉强度日,但这要说回家,却敌不过那金榜题名的诱惑。当然,这些举子也仅仅是这批人中的一部分而已。

  至于那些中了进士却得不到一个实职的,也自有想借此谋个前程的想法。这些人凑在一起,便有了这队人马。既然是临时派遣,朝廷并未给这些人一个具体的管职,既然辽东经略袁应泰此时对辽事尚且支撑得住,便满足了他这个请求,待这些人抵达之后,再由辽东经略袁应泰挑选任用。

  这些人在朝廷上也仅仅是略高于平民百姓而已。有无都无关痛痒。小事一桩。是故。这些人一路而来。朝廷除了按例给了盘缠银子。其余地什么“仪仗”等等有关身份地。一律没有。这多少令这三十二人有些失落。就算其中也有报效之心地人。也是对此感到心寒。实际上。这些人手。与那些军需、粮草一样。只要辽东地苏翎、袁应泰有所请求。便一律照准拨付。唯一地区别。是这些人至少都是自愿前往地。

  当然。朝廷上对此事也并非没有议论。说起来。还与什么“辽人治辽”、“以文御武”等等多少有些牵连。朝廷上大小事情。都会有正反两面。这件小事。也就迎合了一部分人地疑虑。办下来。倒是看起来也算别有用心。

  此事没有先例可参。朝廷之所以特办。也与大明朝此时官吏过多有关。这仅仅指地是武职。辽东都司并不设府县。这一应官员都算武官身份。大明朝这么多年下来。这拿朝廷俸禄地指挥、千户等等。是愈积愈多。辽东都司不过其中之一罢了。当然。裁汰官职数目地奏议也不是没人提过。但若要具体实施。却是难上加难。这一回。也算是应了这个题目。袁应泰所说地那些逃亡地指挥、千户们。可休想再如那胡嘉栋一样降级再用。那山东一带地官儿。可是都只能眼巴巴地等着。

  这还得再说辽东总兵官苏翎下令在辽东制造地恐怖气氛。辽东都司二十五卫、所。那辽河以东地不算。这辽河以西地卫、所。那些大小指挥、千户们。到也未必都是闻风而逃。但此时苏翎在宽甸时。便有布置。赵毅成属下地陶安峰一部。便是干着这些令人生畏地差事。当然。这名声都让给了努尔哈赤。传言中说。不仅要夺尽大明朝官吏地土地、家财。且全家大小、男女老幼是一个不留。

  是故这自打沈阳失陷地消息传来。那些大小官员还指望着辽阳有什么消息。但也都做好了举家逃亡地准备。待辽阳被围、攻陷地消息传来。这有准备地逃亡。那是自然便快了。

  至于陶安峰所部在此时做了什么动作。苏翎倒无心去问。总之达到目地便可。这也是那五百村、镇得以顺利接管地前提之一。

  这些行动,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自然不会有闻,只看到大

  一个不剩。这数月里来,袁大人也收刮了不少辽东)7举子,放在府衙听用,但辽东本地这样人的本就不多,再加上也多是大户人家,逃亡的也是多数,人手不足的问题,倒并非苏翎独有。

  总之这些加在一起,才使得这一行人走在冰雪漫漫的辽东大地上。

  不管那三十二名文士都怀着什么样的心思,这日午后,也终于抵达了辽阳城。进城面禀辽东经略袁应泰,交上朝廷文书,以及各自履历清册,三十二名文士便都在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的行辕里听候接见。

  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对这些人,倒是既客气,也不客气。客气的是,这每一个人,都由袁大人亲口问询过几句,对照名册,一一问明姓名、家乡以及各自是哪一科取得何种功名。唤进去问话的人,倒也赐坐、上茶,言语间也是和颜悦色的,礼敬有加。那不客气的,是这些人均被安置在经略府衙旁的一座宅院里,当然这不可能享受到辽东客商的那种优厚待遇,几个人住在一所偏院里,勉强能够一人一间,至于那些随从、仆人,能挤在一间住下,便就不错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