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笑了笑,告罪之后站起身没入后堂。真髓尚在奇怪,老狐狸又转了出来,手上多了笔墨纸砚。
贾诩奋笔疾书,然后双手呈上。
真髓接过来一看,只见每张麻纸上都写着一个大字,分别是“汉”、“秦”、“赵”、“魏”、“齐”。前两个是朝代更迭,后面三个却是战国的霸主。
他一言不发,将它们轻轻放下,向贾诩看去,老狐狸仍然意态悠闲地坐在那里,安如磐石。
“主公,您的旗帜上无论写得是‘汉’是‘秦’,是‘赵’是‘魏’,将军仍自是将军,决不会变成他人。眼下君父被弑,御座已空,大汉就已经算是亡了,哪里还有什么汉臣?”
“贾先生,你这可是,大逆不道之罪。”
“主公,你心中所想,难道,就不是大逆不道之罪?”
两人寸步不让地对视,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犀利的光。
过了片刻,真髓笑了笑,点头赞同了贾诩的看法。
“正如先生所说,‘汉’也好,‘赵’也罢,不过是旗帜上的一个字罢了,于我真髓,其实并不重要。我所关心的,是弑君之事一旦公开,还不知会有多少野心勃勃之人乘机作乱。分裂混战的局面,只怕就再没了尽头。真髓虽然有心消弭战乱,但力量微薄,才智不足,还望先生教我。”
“好!主公快言快语,果然不愧善断果敢的武将本色!”贾诩喝了一声彩道,“您这一番肺腑之言,看似全无进取之心,但志向之高远,无人能及。正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尉缭子》有云,‘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主公真乃海内奇男子也。”
捧了两句,他继续道:“如今放眼海内,龙蛇混杂,群雄并起。您欲申大志,既恨力不从心,可效法二位先帝。一个是我太祖高皇帝,拥戴楚怀王,荡平四海,创不世之功业;一个是我世祖光武皇帝,辅佐更始帝,重整河山,享天平之盛世。”
“拥戴楚怀王,辅佐更始帝,”真髓盯着贾诩,这老狐狸一上来借马超弑帝向他贺喜,如今又拿二位先帝作比,用意可不一般,“贾先生的意思我了解。但妄自干涉废立,这可不是人臣所为呀。”
在找贾诩之前,他一直在反复思量此事,但想到董卓的前车之鉴,却不得不格外慎重,始终拿不定主意。以董卓之强,妄涉废立天子,结果引起海内同讨,内部四分五裂,最终为王司徒、奉先公所杀,全族覆灭,尸体被点了天灯。况且是自己这一个小小的中牟呢?
“臣子的确无权干涉废立,只是如今大汉道统沦丧,天下无主,这个‘废’字从何说起?”贾诩泰然道,“主公若能拥戴一汉室宗亲御极,那是入继大统,功在社稷啊。”
“可是先生刚才也说过,在下力单势孤,不足以服天下。冒然拥立,只怕只会适得其反,成了众矢之的。况且倘若人人拥戴一天子,那岂不是乱上加乱了么?”
见真髓终于肯将心底的疑问和盘托出,贾诩点了点头。“您欲效法伊尹霍光,的确力有不逮。至于乱上加乱,倒是不必太过在意——君父被弑,天下无主,动荡混乱乃大势所趋,消弭战乱,并非能一蹴而就啊。”
他顿了顿,又道:“所谓独木不成林。欲成此大事,主公尚需借重他人之力。”
“愿闻其详。”
“剑藏于鞘,倘若不能拔剑斩人,纵使是削铁如泥的干将莫邪,也与废铁无异。贾某劝主公封锁消息等待时机,并不是长此以往地隐瞒,而是希望您能以此抢占先机,创立一番事业。”
见真髓颔首表示同意,贾诩续道:“所以为了借重他人之力,还要将此消息选择性地透露给几个人。”
“哦?既然如此,贾先生认为透露给谁更合适?是曹兖州,还是刘徐州呢?”曹操是自己现下依附的盟主,而刘备则是盟友,若论首选,想必应是此二人罢。
“刘徐州虽与主公订立盟约,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相较而言,还是曹兖州更为重要。曹操好大喜功,若得知天子被弑,绝不会放过这个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真髓默默地点了点头,脑子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
贾诩的计策还有一桩好处:眼下虽说自己从属于曹操,但中牟乃兖州肘腋之患,他决不会容自己久居此间。中牟弹丸之地,四面环敌,如不能找到稳固的强援,始终危如累卵。曹操虽雄据一方,却也没有可服天下的威望,若由他行拥立之事,北有袁绍、东有刘备、南有袁术决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一来,曹公三面环敌,对自己这个小盟友,也就不得不更加倚重了罢。
贾诩流露出诡秘的笑容,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如此不费吹灰之力,就捧起一个天子,套牢一个强援,岂不是一箭双雕么?”
他这招牌笑容倒使真髓暗自警惕,联想起原先的种种,这一回的计策里是否又藏有老狐狸的私心呢?
“先生此计虽妙,却不知有没有成功的把握?”想来想去,即便贾诩还有投靠曹操之心,但他人既在中牟,自己也控制得住,于是索性抛开疑虑,一心一意投入计谋的筹划,“那袁曹历来亲如一家。曹操又奉袁绍为军事盟主。假使曹操得了消息,又转手将之送给了袁绍,又或袁绍得知曹操拥立天子,也向这天子效忠。那岂不是和将消息透露给袁绍没什么两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