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所言极是。”
“所以各地剑士行馆皆分正副馆主,馆主专司武德。副馆主教授武艺。同时。各地剑士行馆有责任辅助官府抓捕罪犯,伸张正义。你看可好?”
郑啸清楚,王越除了是个官迷以外,武艺武德都是值得敬佩地。所以这个事情由他主持最好,自己在安插进去人,不怕这剑士行馆将来出什么问题。
同时,让百姓们习武以强身。不但可以增强百姓的体质,同时自己在选拔军队的时候自然有了更大地便利。这就是一种民间的训练。和全民皆兵的政策相辅相成。自己就在不需要担心兵源的素质问题了。
老话有“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有了这个剑士行馆机制后。这些游侠儿必然会受到制约。至于全民尚武,那只有好处。若你想行恶,还要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对手呢…………而恃强凌弱者,自然有各地剑士行馆的人去对付他们。
而在一点,现在游侠儿地特色就是居无定所,想抓也抓不到。可一旦各地都有剑士行馆后,互通消息,捉拿这些人也很简单。毕竟军队不可能去治理这些犯罪问题。
“大人考虑甚是,如此一来。民体可强,民风可治。”
“哈哈,王兄,啊不……王将军。可愿意挑此重担,让以后所有剑士皆成为你地门下弟子?”
“敢不效死力。”
“好,既然王将军愿意担纲,我这便下命令开始筹备。王将军也准备一下,准备走马上任吧。哈哈…………今日我们不醉不归。”
郑啸现在也很高兴,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有这些人,可以选拔出精锐可靠者为自己办一些秘密事宜了。自己在民间地实力又可以得到加强了。
一旦从这些修习剑术有成的人中间挑选死士,可以执行秘密任务,又可以进行刺杀。同时对自己领地内奸细地捕捉,治安的稳定都有相当的作用。
自己的目标太大了,需要整合一切可以利用地力量,以达到自己地目的。
而这项制度,以后必然将和自己全民皆兵的制度一直流传下去。一旦自己统一了天下,这百姓是一群雄狮,而自己是王者。相信在自己的带领下,还有什么外夷敢蔑视我炎黄子孙的威风?
若有冒犯我炎黄子孙者,哪怕只是凌辱一人,也必然让冒犯者灰飞烟灭…………
---------------------分割线历数中国历朝历代,自春秋时代算起一直到清朝,这打仗的年月比和平的时间还多。可以说中华民族是在战火中一路走了下来,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到了现在,人们的骨气和血性都不在了?今天又听到了韩国有论调说韩国才是正统地汉文化,嘲笑完韩国棒子之后,我也就发发牢骚。韩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中国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哈韩地。就不能有点骨气,对着看不起我们的韩国人来一句:“棒子,老子看不起你们。”
第二百零九章 血火磨砺
郑啸找来郭嘉商量,他准备动手征伐袁绍,但是他需要更多的精锐士兵。但是他现在手上只有十万正规军,一直没有扩编,
现在郑啸手中正规军虽然只有十万,但是护军却有二十万之多,但是这些护军和正规军还是没有办法比的。
其实两者之间的区别只有一点,正规军全部都是经历了血与火的战场磨砺。而护军更多的时间是押运粮草,压制地方,经历的战阵方面是没有办法和正规军比的。
虽然护军中的训练也很严格,但是没有经历战场的磨砺,还称不上精锐。
郑啸麾下的西凉大军,就是因为这样的机制。经过残酷的战场磨砺,能生存下来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而西凉军的威名可都是依靠他们打出来的,是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不是吹牛吹出来的。
“奉孝。”
“不知主公这么急着找我,有什么事情?”
“奉孝,我想扩军。”
郭嘉也乐了:“这是势在必行的,只要主公能架得住蒙明跑来哭穷就好了,呵呵。”
说起蒙明这个老财迷,郑啸也乐了。自己府库中钱粮丰足,可一说要钱,别驾孟明这老头子总说没钱,一副财迷的样子,想想也很是有趣。所幸这老头办事很让人放心,自己的命令他执行起来没有丝毫含糊。
“这个事情他在怎么哭穷也是要办的。可是我要扩大的是正规军,而不是护军。所以我想这次出征袁绍,就带上更多的护军,让他们经历战争,成为合格的正规军,你看这正规军和护军该如何搭配才好?”
“呃……这军队分置各地,各有职责。况且我们选择的是秋收之时候动兵,一下调集太多的护军会不会造成领内防守空虚?”
“这个奉孝不必担心。我下令新征召的七万护军已经招募完成,速度快的让人不可想象。真是想不到。”
郭嘉却一副理所当然地样子,似乎早在他意料之内了。思索了一下,郭嘉才说:“现在护军的战力也是不成问题的。主公要起兵二十万,那么七万正规军,十三万护军则比较合适。”
“七万正规军,是不是有点少啊?”
“不少,已经很多了。主公,我们是在统一中原,而草原上的那班人可也不安分。领地四处的护军还是不足以抵挡他们的,只有在领内有三万正规的精锐部队才能抵御住草原人的铁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