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施展,他也发挥出了他的才能。平定江东扬州各地叛乱,功不可没。扬州各地表面上以及走上了正规,虽然暗地中的反抗不断,却不是嬴啸在意的,这些人,交给鲁肃去应付就是了。
对于鲁肃的工作,嬴啸很满意,这位当初和他一样有“败家子”称号的家伙,也体现他的才华。不枉费自己当年专门把他从临淮拐回长安…………
南方的战事一切顺利,让嬴啸心情大好。只是这个时候高顺却脸色严峻的来给他上奏折了。
分割线
对于占婆人,有一种说法,最早的占婆人有可能来自印尼群岛。对于十一年前印尼屠杀华人的事件。苍穹没有什么作为,也做不出什么事情。只有在小说中YY一下,以血还血,首先将这些貌似是印尼土人的占婆人先屠杀,而后全部抓成奴隶。支持苍穹的砸票,不支持的砸砖头。呵呵,苍穹是草根级别的小白新写手,缺失很多。大家有不满意的地方尽管喷苍穹吧,只是不要带上家人…………
第三百四十三章 庞大的预备军
对于高顺那张锅底脸,嬴啸习惯了。高顺很少说话,基本都是上奏折,可是却很少亲自跑来递送奏折,让嬴啸很奇怪,难道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急忙打开高顺的奏折,一看之下,他的额头也有点冒汗了。太夸张了吧,高顺所奏之时是关于帝国护军训练的事情。因为嬴啸一直采取的是全民皆兵的政策。所有到达十五岁的男丁都要接受两年的军事训练,从中选拔优秀的进入护军。必要时,这些人全部都是战士。
当然不是全部时间,嬴啸养不起那么多军队。只是在夏秋两季农闲的时候,各县的人都集中,送到郡上,进行集中训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愁兵源,可以从中选拔出优秀的补充入护军,而后正规军也是在护军中挑选优秀的,同时可以确保秦军的素质。
而坏处就是,花费太大,这些人训练虽然不发钱,但是总要吃饭吧,总的有武器护甲吧,难道让他们饿着肚子,拿根木棒子训练?那连山贼都不如…………而一旦装备武器护甲就有损耗,这又是一笔钱。
以往都没觉得有什么,但是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人丁不断增多。尤其恐怖的是,因为嬴啸的惠民政策,让百姓得以修养生息,开枝散叶,这些年的新生儿越来越多。今年的护军训练人员就接近了七十万。
这还能过得去,毕竟他们又不是专职士兵,只是训练一下而已,不过这也让嬴啸耗费无数钱粮去养他们这半年的训练了。而明年,训练了两年的人就不用来了,不断的轮换,嬴啸还撑得住。
可按照田丰那里的户籍统计状况推算,未来,每年参加训练的人将越来越多。这些人的养护可是要耗费越来越多的金钱。这实在是个花钱的大项,军费将持续地增加。根据估算,五到八年后,每年参加护军训练选拔的人将达到三百万之巨。
自炎黄405年黄巾之乱开始。天下大乱。一直到现在,炎黄422年嬴啸基本平定了天下,就剩下交州一地。这十七年的时间,却让天下人口减少了无数。
纵观现在秦国的人口年龄,五到十五岁地孩子占据了帝国的一半人口。这些大都是嬴啸治下新生的孩子,而以往的壮丁却因为天灾人祸,诸侯战争。伤亡巨大,这也让嬴啸无比头痛,要不然他也不会要使用全民皆兵的政策了。
而现在,随着新生儿的成长,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帝国总人口四千多万,却有一半是孩子,负担重大啊。大汉顶峰时期,人口有五千六百万,但是经历了这个诸侯混战的时代,却只剩下两千万适龄人口。是人口,不是人丁,壮丁更少…………
“高顺。你说这个事情该如何?朕可不想停止这个政策。”
“陛下。臣有三策。”
“说说看。”
“一。所有参加训练地人。自备粮食。”
嬴啸摇摇头。现在百姓地生活还不是很好。训练是大体力活动。训练地人是很能吃。百姓现在还不一定能承受这样地负担。能放下生活来训练就已经很给官府面子了。
见嬴啸摇头。高顺说到:“二。钱粮出陛下内库。”
说完高顺也是有些担心。内库是嬴啸地私家财产。让他出钱。整个一个虎口夺食嘛。还好嬴啸并没有恼怒。只是问到:“这笔钱。朕地内库出地起吗?”
高顺也说不好。他虽然不知道嬴啸的内库有多少钱。有多少收入。但是他知道,嬴啸作为天下最大的大地主。大商人,这钱他出得起。但是不想在这里多做纠缠,也就直接说出了第三策:“三,扩大抓捕奴隶,进行奴隶屯田,专司供养护军训练。”
这个办法好,现在奴隶的抓捕日益火爆。只是国家出面抓捕奴隶?面子上过不去。不过不要紧,找个代理人还不容易。现在中原地荒地多了去了,而这些荒地都是他嬴啸做主的。
抓捕奴隶去开荒屯田,专门供养护军训练,这也是个办法,只是这要多少奴隶啊。嬴啸都有点想象不出这个场面了…………实在是太庞大了。
其实高顺说内库出钱,只是一个预防。他真正的目地就是在奴隶的垦荒之上,但是他也害怕嬴啸在意脸面,不愿意使用这个办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