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讨论这个了。你到天竺。真是让朕意想不到。”
“你能追到天竺,更让孤意想不到。”
“是是非非都过去了,不去说了。孟德,你还有抵抗的机会啊。为什么不和朕就打了?”
“不能在打了,天竺士兵现在已经没有和秦军作战的信心了。”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大限降至,活不长了,还怎么打?顿了一顿:“你这些年在中原施政,孤是一直关注,可苍宇,你只能算是一位侠义的仁者。”
“怎么讲?”
“仁者,心怀天下,胸有百姓。这些你在中原做的不错。可是你地政策却太偏向汉人自己了。外夷都被你征伐,打成奴隶,没收了全部财物,这可是隐患啊。”
“呵呵,那以孟德你的意思呢?”
“说那么多做什么,我一个要死的老头子了。你打算怎么处置我?”
“这个嘛,朕还要考虑一下。”
“临死之前,孤有最后一个心愿,希望你能答应。”
“说。”“能否将孤葬回中原?活着不能还乡。死了希望能落叶归根。”
“只要你让天竺整个投降。朕会发善心,让你回中原。你在家乡给你一个巴掌大的地方。”
“够了。看来孤的命还值一点钱。你恨孤,正如孤恨你一样,能做到这一步,也算不错了。你是皇帝,金口玉言,孤不怕你失言。孤这就命令他们投降。”
多少年了,多少年没人称呼自己的表字了。所有见了自己都是张口陛下闭口皇帝的,想不到今日遇到曹操,却在一次体会了这般称呼。
曹操死有余辜,能让他回葬中原已经是恩赐了,以他的作为,刨坟鞭尸都不为过。不过死者为大,没必要与一个死人过不去。他还能让半个天竺投降,朕的士兵可以少费不少功夫,少死不少人。
“死都不怕了,为什么孟德不将刚才地话讲完?”
“你真的有兴趣听?”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你一个将死之人了,说几句话算什么?”
“也好,说就说吧。苍宇,你是一位仁皇,同时你也是一个暴君。对于中原汉人百姓,你是仁皇,你降低税赋徭役,让百姓休养生息,不断的鼓励民间工商业发展,兴建学宫,开启民智,培养百姓地尚武精神。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你是心中放着百姓的仁皇。”
“那暴君呢?如何说起?”
“那是对于外夷,现在多少外夷也投降了秦国,可他们呢?却是奴隶,从事各类的高强度体力工作,累死的人有多少,你算的过来么?你抢占了他们的家园,没收了他们的财产,甚至连抚养孩子的权力都剥夺了,你还不是暴君吗?”
“那你看朕该如何做?”
“蛮夷之民,当于百姓一般,你该一体爱之。若不然,久后国内必然奴隶造反,甚至威胁你嬴氏地统治。你这般的仁义,只是狭义的仁者,是不全面地。”
嬴啸摇了摇头:“或许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朕却做不到。朕也不会那么做。你的胸怀很宽广,可是你的目光却不够远。我们炎黄子孙深受灾难,他们是朕实实在在的支持者,可外夷呢?他们做了什么?杀掠子民,强抢财物。若朕给予鲜卑人与汉人一样的待遇,谁会愿意?鲜卑人会乐意地,可朕耗费无数心血征服他们,为的是什么?仅仅为那么一片草原吗?不,朕就是要绝了那后患。让他们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中去。”
“你的心终究还在中原。”
“你不是吗?”
“当然是,只是仁者当有肚量接纳外夷。“又是这些,你堂堂曹孟德也是中毒不浅啊。你没有时间。你若有时间,在去研究一下现在儒学。朕也告诉你,朕仁慈的很,那些外夷文明落后,生活更不能与中原相比,所以才会不断的进犯中原。朕现在将他们全部抓回,作为奴隶,而他们的子孙后代朕给予专门教育,他们将融入华夏文明。朕这不是恩赏他们么?”
“看来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这样吧。事实证明,朕胜利了。炎黄子孙就应该偏向自己人,若事事都偏向外夷,那朕这个皇帝不当也罢。”
曹操呵呵一笑:“皇帝,多么耀眼的词汇啊。你能带给中原和平,你能打下如此大的疆土,建立这般文治武功,孤能和你对手一场,也算不枉了。”
“孟德。你快死了。朕也告诉你一句话,你为什么会输给朕。朕这些年,最得意的事情,不是横扫天下,一统六合;不是开疆拓土,杨我威风;不是征伐域外,武功盖世;朕最得意地是,朕成功地恢复了我炎黄子孙的魂魄,凝聚了我炎黄子孙地精神。但有所命。上下一心。团结在一起的炎黄子孙是永远不败的。”
挥了挥手:“去吧,让你的人都投降吧。朕一会亲自送你上路。曹操也是琢磨着嬴啸的话语,民族之魂魄,民族之精神。也许自己就是败在了这里吧,炎黄子孙现在已经坚定的站在了大秦的战旗之下,自己就算能回去中原,又能做什么?面对万众一心,排山倒海的百姓们,很无力,很苍白。
炎黄433年6月16,天竺孔雀王于阵前投降,剩余的天竺大军全部投降。被嬴啸收编,分散各地,成为了屯田奴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