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事?他父亲是什么人?”凌部长也头疼了。这种情况恐怕还真没什么地方碰上过。好好的香港不呆,要会大陆接受教育?他拿过武红缨留下的遗嘱仔细看了一遍。
凌部长没有想到,武红缨跟姐姐从小就在中国留学,在她看来,中国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是非常高的,为了孩子的未来,她希望孩子能回到中国接受教育。
武红缨在遗嘱上详细记录了包玉麟的身份和他的家庭地址。这些材料都是武红缨从包玉麟的档案里找出来的。香港社会福利属的官员之前已经去过军区,得到的回答是包玉麟已经退伍回原籍了,所以他们找了过来。民政部门一看是跟香港人打交道,直接就推给了统战部。
这下,凌部长为难了。毕竟这样的事还没有先例,该怎么处理,他也很为难,可是有一点,如果是真的(他相信不会假),怎么都得让别人一家团聚才是。
。。。。。。
好在有退伍兵这样一条信息,于是,县武装部的吕部长被找了来。
吕部长一听说是有关包玉麟的事,当然记忆犹新。这几年,他每年都要接待几批来找包玉麟的人,几乎都是当年河内战俘营的战俘,很多时候,这些人根本不好意思去见包玉凤和她的妈妈,只是委托吕部长将他们的一些心意转交给包玉麟的妈妈。现在一说起包玉麟的事,吕部长当然清楚。
“包玉麟的事情我知道,他是一等功臣,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他被俘过,在战俘营,为了掩护战友脱逃,他不幸再次被俘。回国后,由于一时间没有查清楚情况,包玉麟同志受了很多委屈。后来在1981年,包玉麟同志失踪。到现在还没有他的消息,但是他的姐姐包玉凤现在在我们县委秘书科工作。”吕部长如数家珍般的说出了这些。
“上帝,这样我们该怎么办?”圣婴孤儿院的嬷嬷划着十字,本着天主教的教义,孩子是应该在亲人身边长大的。
“请问,我们是不是可以见一下包玉麟的姐姐?如果她愿意收养并教育武思国,我们希望孩子能留在他的近亲属身边。”嬷嬷说出这番话以后,想了一下:“当然,如果包玉麟的姐姐不愿意,我们会带武思国回香港。”嬷嬷是考虑到现阶段磐石镇一般生活水平很难让武思国接受良好的教育,关键是他的身份背景很复杂,所以说出了这番话。
“这个情况我需要了解一下,请你们等一会。”凌部长安排着。毕竟对港问题是他的工作重点之一,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还是不能明确表态的。
包玉凤是在凌部长请示了上级以后才接到的通知,等她赶到统战部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出,站在嬷嬷身边的小男孩就跟弟弟小时候一样,根本无需辨认,包玉凤就可以确认,这就是弟弟的孩子。
包思国(当然是要改姓的)成了磐石镇一小唯一一个拿着护照登记上学前班的孩子。不过姑姑和奶奶对他的热情他是感觉得出来的。第一次,孩子有了家的感觉,虽然这个时候他的普通话还不如他的英语流利。
包玉麟在黎巴嫩寄回家的信几经辗转,终于到了包玉凤的手上。当包玉凤看到那亲切的称呼和熟悉的签名的时候,她甚至忘了去接正在上学前班的侄子。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盼来了弟弟的消息。
第五十三章 - 一封家书
这段时间来,包玉凤再次成了县机关议论的话题。谁也不知道她从什么地方拐来了一个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小孩,听说还是香港籍的。为了这个孩子的入学问题,包玉凤甚至请县委姚副书记帮忙给磐石县一小打招呼,否则别人学校还不知道该收这个孩子。不过包玉凤的情况大家都有所了解,且不说她有一个一等功臣的弟弟,而且还定期有国外寄来的大笔汇款。还有一个情况是大概除了包玉凤之外所有的人都知道的,那些包玉麟曾经帮助过的战友,在知道了包玉麟的情况后,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打招呼,让县里面帮着关照包玉麟的姐姐和家里,正是因为这样,包玉凤才能够顺利的调出招待所。虽说包玉凤考了一个电大的文凭,名义上也是国家承认学历的一步饭,但是真正使用起来,还是得看用人单位的。
除了县里的个别领导,没有谁知道包玉凤的这个侄子是怎么回事。当然了,在机关工作的人对这些事情还是能够把握分寸的。虽然包玉凤的这个侄子来得很突兀,身份还很特别,但是大家除了背后说一下以外,到时不会把这事公开化。起码直到86年3月中旬这天之前。
和平时一样,包玉凤将包思国送到了县一小以后,踏着钟点走进了秘书科的办公室。她今天得帮江副书记起草一份讲话稿,是明天开乡镇干部领导会议要用的。本来这个会议应该是王宏书记主持的,但是王书记临时有事,要到市里去开各县春耕生产组织协调会议,所以乡镇领导干部会议就改成由江副书记主持。
这样的机会对于江副书记来说也是一个显示权威的机会,所以江副书记还是很重视的。这不是,一大早就抓住了包玉凤给他写讲话稿。别看包玉凤不过是电大毕业的,但是却是实打实的有些本事,东西写得多了,隐约就成了县委的一支笔杆子。当然了,搞文件最厉害的是秘书科副科长,不过他是王宏书记的专职秘书,属于御用笔杆子,一般人想是想不来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