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立志传_黑胡子【完结】(103)

  首先看看南部的战况,李虎部受到清军进攻后,不得不后撤,一直退守到桐城,杨洪森到达后,收拢了李虎残兵败将,把他的一个师缩编成了一个团,为了尽快恢复该团的战斗力,杨洪森从第二师中插调大批政治干部,并且给李虎配了一个叫吕亚光的政委。

  “介绍一下,这位是吕亚光同志,毕业于和县陆军小学堂。”

  “这位是李虎同志,我军的骁勇战将啊。”

  李虎听到杨洪森的介绍脸一红,“总指挥…,这仗…,我损兵折将,请总指挥责罚。”

  杨洪森安抚李虎坐下,“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放在心上,这仗打的不好,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净取下次打个翻身仗。”

  “总指挥……”李虎离座单膝跪地。

  “起来,起来,李虎同志,咱们都是革命同志,用不着纳头便拜,我们还是商讨一下,下面的这战怎么打?”

  清军在光复桐城的神圣使命感召唤下将士奋勇向前,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补上去,一波一波,一浪一浪,攻势越来越弱,付出重大的伤亡的清军开始停滞不前。但清军绝对没有气馁,绝对没有撤的意思,当然杨洪森也没有反击的意思,双方就在这里耗上了。

  北线远没有南线这么平稳,淮上军的兵力不足以控制整个皖北,而民军的装备极差,毫州、宿县两地的淮上军都吃了大败仗,淮上军一路向南败退,张汇滔被迫退至阜阳,袁家声直接就退到了蚌埠,他的右支队被彻底打残,杨洪森取消了淮上军右支队的番号,取而代之的是“铁血游击队”的番号。

  清军与“淮上军”在皖北鏖战进行了二十多天,未能将“淮上军”彻底击溃,张汇滔仍坚守在阜阳。

  宿县、灵壁一带游击队活动依然猖獗,他们不时的化整为零,四处袭击清军粮队。

  淮河这一条天然的屏障,将他们挺进安徽中部,一举拿下合肥的计划彻底变成了泡影。

  第八章 彼此

  安惠民在上海租界内一直喊着停战的口号,只是最近他才频繁被英、法、德、美等国领使的召见,原因是挺进军在河南和安徽的军事行动影响到了各国在华利益,尤其是杨洪森那个“西路东调”工程。

  对京汉线的破坏即使在同盟会也有大批人士起身指责,但是杨洪森有着充分的理由:阻止清军利用铁路之便运送军队。

  安惠民对这些指责总是予以回避,他最想知道的是,各地的起义何时能响应起来,安徽起义军还要坚持到什么时候。

  还要坚持到什么时候,谁知道?即使是杨洪森也不能肯定他的那张时间表会不会已经发生了变化。

  孙中山就如同着魔一样,准备在广州再来上一次。

  以居正为首的湖北革命党准备在武汉三镇发生起义,这个计划得到了谭人凤、柏文尉为领导的中部同盟会的支持,居正返回时湖北身上更是带着陈其美所给1万银洋的经费。

  为了鼓舞在皖西北坚持起义的达五个月之久的杨洪森,中部同盟会将这个拟定的计划透露给了挺进社方面。

  安惠民频繁的出入各领使馆之间,清廷探子们只是将这些消息传回北京,至于安惠民这么勤快的去各领使馆,又在里面谈了什么那就是上面的事了。

  10月1日国庆节,河南的代表准备来到了合肥,杨洪森秘密的会见代表,并由王亚樵将其秘密送出根据地。

  “你应该有什么问题要问我的吧,我的情报站长。”

  的确如此,王亚樵是有很多问题要问,他送走的这个是清廷的人,这时王亚樵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总指挥投靠了清廷我该怎么办?杀了他吗?“总指挥,刚才那个清廷的使者,他……。”

  “他怎么了,安全送出去了。”

  “是的,但是……”

  “是个汉子,说话痛快点。“

  “总指挥,他们都是清廷的走狗,总指挥与他们这么私下接触,恐为不妥。”

  杨洪森严肃道,“难道我还要招开个党部会议,把所有都讲来协商不成,你是不是认为我投靠了清廷或者脚踩两条脚啊!你是情报站负责人,我问你,你可知道来的是什么人?”

  “什么人?”王亚樵眉头紧皱起来,难道说这是总指挥设在敌人内部的暗桩。

  “难道他是我们自己人?”

  杨洪森一脸苦笑,“自己人?你应该调查过那个洪彦斌吧?”

  “是的,我透过江湖的朋友进行查探,可惜现在一直没有什么回信,之后总指挥您命令我不用查了。”王亚樵脑子飞快的运转着,他不是自己人,那么来人与这个洪彦斌又是什么关系,

  “作为情报站负责人,你的工作还不是很让我满意,你不但要搜索情报,还要学会分析情报。”

  “是的,总指挥。”

  “你应该袁世凯这个人吧。”

  “您是说他是袁世凯的人,那个洪彦斌也是袁世凯的人,袁世凯通过洪彦斌向我们提供消息,难道他也有意革命,恢复汉家江山。”

  恢复汉家江山,狗屁吧,“你啊,还是太年青了,太容易被表面形象所迷惑,袁世凯乃当世的曹莽之辈,他是借我们革命党自己当皇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