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洋大多数的将领一样,李纯对于并不乐观战事极为苦恼。现在回头再看陆战部“速战速决”的战略构思真是荒诞无比。好像前任陆军总长也未能在河南实现“速战速决”这一构思。
11月24日皖军突破北洋军湖口外围防线,对要塞要发起了进攻,坐镇南昌的李纯略感一丝不祥,25日夜皖军向湖口要塞共发射了160枚火箭,6000发炮弹。至次日11时方文远才下达了湖口总攻命令。
原来以为湖口将有一番苦战的方文远,却在总攻下达一个小时后听到了攻占湖口要塞的胜利消息。
26时,皖军渡江占领青山、在沙河北南军进行了一次会战,南军方面一次性打出了近万枚炮弹,硝烟中北洋军将士痛苦的挣扎着。皖军攻占沙河后,顺势又夺取了九江。
那些不了解情况的北洋军将士认为皖军在炮弹上加持了某种神秘的“巫术”,这种谣言加速了北洋守军的崩溃速度。
个别将领虽极力的收拢部队,但士兵已无战斗之意识,无奈之下只好夹带着细软脱离部队自寻生路。
湖口、九江相继失守,袁世凯得此消息大为惊恐,接着瑞昌、德安失守,皖军正南、北对进,欲对南昌之李纯主力实施合围。袁世凯紧急致电李纯死守南昌,否则军法从事。
“大军南下,不日将克复九江、湖口,此番正是歼灭江西叛军主力的绝佳的时机。”
李纯只感觉到自己大难将要临头。
赣南陶继光对北伐并不积极主动,只是碍于杨洪森强硬命令。28日,他连续接到了湖口、九江胜利的消息,这才召开军事会议匆忙组织起北伐,现行拼凑了四个团约3800余人作为先遣队在刘正泰的指挥下进攻建昌。
北洋军在建昌驻有一个加强混成旅近7000人,不过部队从上到下均毫无战意,加之赣系官兵临阵反水,建昌很快沦陷。
第四十一章
李纯认为要坚守南昌必须要具备三大要素“民心”、“军心”、“士气”,可是现在民心相背,军心不稳,士气低迷,经过与诸将商议后,李纯决定放弃南昌向北撤。为了鼓舞士气,他纵兵对南昌大肆抢掠后于11月29日统帅二师一旅3万大军一路向北。
江西各地民军自发行动,偷袭暗算,破坏道路,试图拉住李纯集团。
北洋军上下自洗劫了南昌后,军心、士气都是空前团结和高涨,李纯告诉这些当兵的,“不想被皖军拉出去砍头,就随我打到九江去。”
刘正泰一路北上,沿途的小股顽抗他都赖的去打,马不停蹄的向南昌赶,而沿途的百姓听说“讨袁”军打回来,夹道欢迎,就连那些地主、乡绅们也加入了欢迎的队伍,比起穷鬼翻身,北洋军更可恶。`
对于沿途要求加入的地方民军,刘正泰留下联络员,交给后续部队。现在北洋军正在跑路,再不跑快点功劳就跑了。
九江、湖口连续被拿下来后,那些投靠北洋军政府的地方武装都在自谋出路,有人想打下县城作为日后与军政府谈判的砝码,而赣西一带的北洋军则准备撤往湖南。
杨洪森所领导的皖军在江西发威,北线集团攻克湖口、奇袭九江,南线集团兵进南昌,兵势之盛,令谭延闿为之心动,他赶紧将谭培德召到总都督商议。谭延闿他眼光是毒到,看出北洋军在江西完了,江西不久将落入杨洪森之手,所以将谭培德召至都督府商议“援赣攻鄂”事宜。
谭延闿问道,“培德,你看如何?”
“从我党的角度出去,我坚决欢迎叔叔加入讨袁大业来,但是由个人角度出发,我却不赞同。”
“为何?”
“广东龙济光及西南动向不明这是其一;其二若叔叔决心讨袁当由委员长电请之后为宜。”
谭延闿认为有一点道理,“那么以当前之战局,你看大元帅下一步将会如何?”
“我认为叔叔此时就应当有所准确,夺去江西后,大帅必定挥兵入鄂,若将川、陕连成片,袁世凯死期不远。”
谭延闿看着地图拍手道,“与我所谋相同。”
在谭延闿眼里广东龙济光和西南那些人都是墙头草,等杨洪森攻下江西全境,在与湘军取下湖北,将川、陕西连成片,这些家伙八成会宣布独立,继尔“讨袁”。
湘军的作战任务此时发生180度大转弯,由“入赣”作战变为“入鄂”作战,并以此开始大规模的准备。
危局,危局,袁世凯听说李纯放弃南昌大为光火,丢了江西,湖北将陷入讨袁军包夹之中。袁世凯对外界极力掩盖江西的战况,但北洋军在江西失利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整个江南,有心者都关注着江西的战事,气急败坏的袁世凯调动力量策应江西战线,北洋军舰队主力奉命开赴江西。
江西的李纯正突破重重阻碍沿着南浔铁路杀向九江,身后的皖军如同野狗一样追着他们,落单就意味着必死。
走则生,停则死,全军上下都完全清楚这个道理。
杨洪森给王文远等人的命令是,“如有条件坚决阻击将其消灭,条件不允许可放入九江再行消灭。”
收到杨洪林的电令后,王文远将九江城内的居民全部疏散,准备在九江与北洋军决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