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立志传_黑胡子【完结】(221)

  “以前都用袁大头,后来大家都不收袁大头,只收孙大头。”

  袁世凯听到“孙大头”的称号也只是笑了笑,“哪为什么人都不用袁大头呢?”袁世凯心说是不是杨洪森不准人使用他的钱。

  “好多假的呗!以前能买到好多糖,现在连一半都买不到了。”

  使用假钱那个朝代都有,上位者不知道你就继续造你的假吧,可是若让上位者知道了,那是万万不能忍受的。中国主要货币就是银元,中国的银元从民国成立一样发行最多、最硬的就是“袁大头”,使用越多也就越好,如果都没有人用,那可就真的大大的不妙了。

  袁世凯又继续问了一些话后就背着走了。袁家融在那里喘着气,大口地喝着茶,他也不理会杨雅芬,此女完全不可礼遇。

  财政部长被叫到了袁府,袁世凯当面寻问了此事,制造发行银元是北洋的重要收入之一,“袁大头”的使用从大的方面讲关系到了数十万北洋军人的收入。

  袁氏银元开始到是十分好用,但是到后面就越来越不行了,你想原来就只有安徽一个地方造,现在变成浙江、江西、福建四个省一起造,这假银钱越来多谁还用它,南方省方基本上都不用袁氏银元,用的最多的是墨西哥银洋和“孙大头”。北方地区直隶还好一些,但出了直隶就不行了,山东、河南的银元都是地方上自己造。财政部长对总统关于银元方面问题一一作答,但只能让袁总统越加不满,

  造假币对袁世凯有影响,反过来对杨洪森也有影响,而杨洪森的应对之策就是抵制,通过布告禁止袁氏银元在市场流通,半价收缴后重新铸造,然后这些银元多数又流回到北方去了,受假币伤害最大的还是广大老百姓的利益,不过这也给了袁氏银元沉重的一击。

  这些伪币给北方经济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是无法想象的,河南、湖北、苏北、山东是受灾最严重地省份,陕西、直隶、山西也都受到波及,当社会部将一箱箱金条、银元、外币存入南方银行时,北方的黄金、白银、外汇储备则大幅下降,北方工厂、银行不断地倒闭,金融动荡不安,商业萧条,人心浮动。

  北方的经济状况庆典进行时没有人告诉他北洋财政正在崩溃的边缘,袁世凯知道财政的崩溃意味着他没有钱了,没有钱就养不了兵,那样就会导致士兵的不满,最终导致叛乱的发生,而这一切的后果就是,北洋的自我消亡。

  第25-27章

  第二十五章

  袁世凯其实是一个很会抓经济工作的人,当年正是他向慈禧献计献策,才促使他及所属北洋经济实力地暴涨,而清政瘵的财政却每况愈下,从而加速了前清的倒台。此时,前清的一幕正在上演,北洋正处于财政崩溃的边缘。这让袁世凯深切的感觉到北洋要改革,北洋要深化,北洋的廉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可是,解决目前困局,维持政府继续运作的办法只剩余下了一个“借款”,至于对德宣战让他见鬼去吧,袁世凯根本都不去想了,至于讨伐杨洪森,下次开会谁再提这个,就把他家抄了先充军费。

  北京城杨洪森也来过,这当然是改革开放以后,身处于雨季的北京城,让他感觉仿佛到了上海郊区。袁克文对于杨洪森关于北京市政的建设只是抱以微笑,袁克文没有去过上海,但是租界他走过,比起来的确是相差甚远。

  这些日子以来杨洪森除了第一天与袁世凯谈到了山东问题,其他所谈内容都很杂,主要以谈国外为主,国内也多谈西南、西北、东北、还有就是蒙古。

  今天晚上坐陪的二公子袁克文,不学无术、放荡不羁,只愿做名士,当然这只是表面的袁克文,他的胸中同样有着另一番理想和抱负,只是这些都被深深的埋藏了起来。

  袁世凯很喜欢这个老二,老二聪明有才华,少时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让人惊叹,只是长大了就越来越像个“名士”了。

  袁克文恭顺的一如往长,话题还没有开始袁克定来了,袁克文起身让座,在袁克定坐下后离开后轻轻地关上了门,在这一过程中,袁世凯没有说任何说,如老僧入定船的坐在哪里,只是轻轻的问了句,“事情都办好了?”

  “都办好了。”

  袁世凯招呼着杨洪森继续品茶。

  “玉琨,你那丫头今年有七、八岁了吧。”

  “今天虚九岁。”

  “我那个嫡长孙今年数起来也有11了。”

  杨洪森媚笑道,“如能与河南袁氏结为秦晋之好,那真的是杨某祖上积德。”

  袁世凯轻‘嗯’了一声,袁克定知道老父这就算答应了下来,可是他心中却是一百个不愿意,他是嫡长子,他儿子系嫡长孙,日后老父子仙去,这位置就是他的了,他儿子可是未来的“太子爷”,杨洪森一个“青皮”之女,岂能当“太子妃”。

  “父亲,你不是糊涂,家融可是嫡长孙,我家的虎子岂能嫁他家犬女。”

  袁世凯紧抓着茶碗气的发抖,老子不是为了你,用得着与他结为姻亲吗?

  袁克定的话从杨洪森左耳进去后,又直接从左耳出去了,“袁公莫要生气,大公子还是在外因散散酒气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