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森并非到码头上欢迎萨镇冰的回归,对于这两艘新式战舰他并不十分看重,实际他更重视中美在潜艇领域的合作,正当“镇海”、“定海”两舰入港之时,杨洪森正坐在英国上海总领使内。
“不是说委员长到了吗?”萨镇冰下船后未在欢迎的人群中看到杨洪森。
“委员长的确到了上海,不过此时他正在英国领使馆。”
萨镇冰没再多问,此时他与他与海员尽情的享受国人的欢呼声。
刘冠雄南下上海一方面是借迎舰之名,离开北京的事非之地;另一个目的就是把其中一只船带回去,依照南北袁杨协定,两舰的一艘将交由第1舰队,但是由于西南战事,以及两舰在美交流耽搁了很长的时间,以至于此事就不了了之了,可是刘冠雄却还记着这件事。
萨镇冰看到刘冠雄时心情很复杂,因为他必须从两舰中选一艘交给第1舰队。可说实话,哪一般他都不愿意送出去。
“如此巨舰,十余年未曾有过,我海军上下也是为之振奋。”
萨镇冰苦笑,“请,总长登舰。”
在美国海军少校麦克温陪同下,刘冠雄参观了该舰,让他感慨道,“真是一艘好船啊!”
“是的,的确是一艘好船。”
“我这次来此的目的便是看看巨舰,不是向你要船的。”刘冠雄苦笑着脱下的军帽。
刘冠雄说了假话,他并不是不要,而是在杨洪森那里撞到了钉子,袁世凯称帝后,杨洪森随着全国舆论的变化而变化,谁也不能肯定杨、袁之间不会再次爆发战事,杨洪森不可能将如此利器交给一个自己的假想敌。
“北方的情况——”
“不用说了,那是他们陆军的事,咱们去船桥看看。”
此次讨伐西南与他们海军是一点关系没有,唯一的影响就是由于对西南用兵,他们海军的预算又被削减了,有不少被辞退的海军老兵都来到了上海。海军的很多人离开了军舰后生活都的变极为悲惨,这些人中有很多人衣食无着落而最终沦为乞丐,但这些离开的人对于海军本身的生存又是必须的。
并不太关于政治的萨镇冰问道,“现在西南的情况如何?”
刘冠雄随行的海军将领轻声道,“不太好,护国军已经攻入四川,连败数路,士气甚旺。”
西南讨伐的艰难程度远远超过袁世凯和外界的估计,如果从纯军事的角度出发,北洋军占有绝对的兵力和武器上优势,但是他们还在接连不断的吃败仗。
“今天我等只谈海军,那些事休要多言。”刘冠雄对他们谈陆上的事很不满。
下船后刘冠雄依依不舍的看着身后巨舰,“何时政府也能给我们拨些款子,巨舰就算了,给我们建两艘新式驱逐舰也好啊!”
“等战事结束政府应该会考虑的吧。”
刘冠雄认为袁世凯实际上已经放弃了他们的海军。杨洪森拥了两艘巨舰后,北洋海上强势地位已经完全消失。再加上杨洪森对南方舰队内部的一系列“肃正”,南方舰队已完全落入社会人民党的控制之中。
北方舰队的主要任务由压制变成了防御。由于皇帝陛下的各项支出数额巨大,其对海军的投入也仅限于维持。
“皇帝登基及其后的总花费完全可以造三艘“海”级巡洋舰。”当然这都是一切不能外传的牢骚话。
萨镇冰是幸运的,因为杨洪森是一个肯花钱的主。
“听说上海、马尾都在大规模的制造鱼雷艇此事你可清楚。”
“上海这边不清楚,马尾那边略有所闻,是美国人帮助设计的新式鱼雷艇,杨委员长在海军建设的构思上主张近海防御。”
“这样不行啊!你要想办法影响他。”
刘冠雄可是盼着海军恢复到大北洋的时代,而现在至少已经迈出第一步。
“我想没有那么容易,杨委员长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的做出的坚决,一般都不会改变。再者大规模的造舰可不是地方财政所能负担的。”
刘冠雄没有与萨镇冰讨论经济问题,事实是杨洪森霸占着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控制着中国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每年造两船轻型巡洋舰应该还是可以的,“你太低估了杨洪森的经济承受能力了,而且他比我们的皇帝更懂的如何花钱。”
第二章 那点破事
英国认为老袁称帝是极其危险和愚蠢的行为,美、日的态度让英国人发现他们之间有私情。
美国在两江商业贷款、固定资产、产业投资方面不断递增并超过英国,使得英国势力范围一下变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他们快要被美国人给挤出两江了。
英国开始向日本施压,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同盟,结盟的目的就是为了扼制美国在远东的扩张。
日本对于英国的同盟很看重,再者说他们并不支持袁世凯称帝,支持他的最大的妙处就是转移视线,现在中国舆论说的都是称帝,老百姓三句不离称帝,没有人注意到山东或者满洲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支持日本还能捞到好处。
美国致力巩固两江的新局面,日本并不着急,反正英、美在两江问题上总有一天会闹翻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