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立志传_黑胡子【完结】(332)

  “难道你们连坚守朝鲜南部一天的信心都没有吗?”英国对于日本的脆弱神经无法理解。

  日本大使向南京政府在东北的军事调动发出质询,中国外交部根本没有理会,日本人的手伸的也太长了,他们对东北布防进行调整管理日本人什么事。

  日本对驻朝日军发出了备战的命令,同时从国内征召兵源前往朝鲜,在日本国内正弥漫着不安的情绪。日本内部对于是否向朝鲜增兵争论不休。

  中国是一个化学武器大国,掌握着高致命化学武器。对于朝鲜毒气战,日本大佬们还是心有余悸,这种战争模式并不是他们所想要的。内阁要考虑朝鲜的得失之时,也要兼顾到本土安全,至于英、美的承诺实在并不可靠,正义这东西是需要用大炮来维持,而且这个世界哪有什么正义。不过在没有搞清楚中方的意图前,内阁指示军方静观其变。

  第二十七章 我真的一无所有

  汪精卫在日期间拜访了多位日本政界大佬,比起那起日本侨民,这些大佬极为热情。

  在来之前,杨洪森虽告诉他这趟日本之行会很艰难。

  自甲午之后日本人对中国所建立的优越感在一瞬被打破了,日本战败了,他们丢了半个朝鲜,而且本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袭击。战后日本高层也在寻求与中国的和解,新的战争模式让日本军部的大佬们大为不安,这和过去所经历的任何一场战争都不同。中国再次成为了日本安全的头号冒险,正因为如此才要了解中国手中的底牌,可即便是汪精卫也不知道自己手中有多少底牌。

  中国党、政、军虽完成了统一,但内部的派系斗争却没有停歇过。以杨洪森为首的三民主义改良派目前占据上风,对于那些坚持三民主义“真理”的人来说,最要命的就是连孙中山也支持改良,所以他们这一系一支很被动。

  汪精卫与两派都有关系,都不得罪。朝鲜战事结束后,改良派越加强大,这使得之前态度不明确的汪精卫必须立即表态,出访日本的任务其主动揽了下来,虽然有人说其背叛三民主义真理,但他却不以为然。

  “我只是追随着先生的脚步……。”

  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谁敢说孙中山的路线走错了。

  在日本汪精卫首先拜访了那位黑龙会的老大头山満、内田良平,他们都是孙中山的旧识好龙,汪精卫与他们相见后表达了中日亲善,实现大东亚共荣的美好愿望。

  对于中国人积极的外交行动,日本的政治家们摸不透南京的那位在到底想干什么。

  汪精卫不明白这是先生的想法,还是那位的故意散播出来的烟雾。

  “最近东北驻军的频繁调动,是为了保证中国利益不会因为俄国动荡的政治局势而受到损害,并非针对日本帝国。”

  日本方面却完全不能相信汪精卫的话,但中国积极的外交行动西方各国都看在眼中,日本方面也应表示一下。汪精卫在日本的外交行动比想象的要顺利的多。其代表中国政府与日本方面就一系列的细节问题开始磋商。

  对于日本杨洪森完全没有好感,如果他手中有原子弹的话,他就炸死那些矮子。待这场该死的战争结束后,他想请爱因斯坦再次来华,上次爱因斯坦来华只在上海停留了几天,杨洪森都没有来得及与这位偶像合影留恋。在杨洪森眼里犹太人可比日本人可爱多了,一直以来杨洪森都在与这些犹太人搭关系。据说这些犹太人中,最强大的当属罗斯切尔德家族,据传洛克菲勒就是他们在美国的代言人,不过时至今日,他没有到遇到一个罗斯切尔德家族的人,也没有罗斯切尔德家族的人与他联系过。有小道消息说,由于罗斯切尔德家族风头太劲,所以他们在外面公开活动的时候都是用假名,指不定毕逊那个美籍犹太暴发户就是罗斯切尔德家庭庶出。

  毕逊的主要业务转至美国,使得这家伙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留在美国。这家伙凭着坚强的意志,总算有了给洛克菲勒擦皮鞋的机会。这多少让杨洪森有一些不耻,这家伙说起来身价也有几千万,虽比不上洛克菲勒,但曾经也是上海金融界响当当地三巨头之一。

  在石油领域杨洪森与洛克菲勒有着多项合作,最近杨洪森正在谋求与洛克菲勒合作开发远东石油。

  洛克菲勒怀疑杨洪森是不是神经有问题,怎么天天都想着爆冷门。

  到西伯利亚开发石油,现在没有任何资料显示那里有石油,那里的野生大麻到是很多,但是他作的系石油生意,他又不想当大毒枭。

  杨洪森的投资可以千奇百怪,让人摸不着头脑,感觉其投资更多的时候是出于个人某种病态癖好。

  不过,有一点老洛必须承认,这家伙是个运气超可怕的家伙。

  经历了经济实体的迅速膨胀之后,杨氏集团进入了缓慢的增长期。杨洪森接受了私人经济顾问李德尔斯的一系列的建议对旗下的企业进行适当的重组。

  协约国已经扭转了欧洲的战局,中国官方报导最多的还是欧战,以及在欧支前的中国人,当然还有那些在利比亚为意大利卖命的中国人。

  意大利国内经济虽然被战局所拖累,虽然石油产业的兴起为国内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地中海上的德国潜艇时刻威胁往来的油轮。同时,为了应付阿拉伯人,意大利人开始征召在非洲工作的华人劳工入伍,在利比亚工作的华人劳工约5万人,他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他们将利比亚为数不多的就业岗位抢空后,现在又干起了雇佣军。阿拉伯人的主要对手随即由意大利士兵变成了中国雇佣军,双方开始在利比亚上演起了石油的争夺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