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其实很郁闷,中、法之间最终闹到这个局面,都是那个经济制裁搞的,至于西贡的惨案、诱捕潘佩珠都是借口,说到底是英国要制裁中国,为什么要打他们法国。
“喂,自己挖地坑自己填,不要把我们英国也拉下水。”
英国发现仅仅英、法对中国进行制裁是不够的,必须将美国和日本纳入进来,但是美国的民主、自由让威尔逊根本做不了主,而远东的盟友日本也在尽力避免中、日矛盾向军事对抗的方面发展。
在英国对华进行裁制的同时,上海、香港的总罢工也拉开序幕。最近一次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封锁让英国印象深刻。由于风传南京政府欲对上海租界进行全面封锁,导致上海金融大跳水,粮油副食品价格暴涨,受此影响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也是接连受挫。英国公使朱尔典为此与杨洪森展开协调。
“上海是中国经济的龙头,把上海的经济搞垮了对你,对我们都没什么好处。”
“只要英国政府放弃对华制裁,我就放弃对上海、香港两地的封锁,让劳工部协调停止罢工。如果你不能做主,那就换个全权代表和我谈。”因为中国人的敌视,朱尔典在华的工作无法展开。
中华民国中央情报局对英国大使进行着24小时监视,那些与朱尔典接触的人都受到严密控制。
朱尔典已经收到了数十份来自中国外交部的警告信,要求英国大使馆人员守外交官的身份。
站在大使馆的办公室内看着街道,那些黄包车、小商贩都可能是秘密警察装扮的。虽然朱尔典已经将使馆中国人开除了,但仍然不能放心,最近的一次接触中杨洪森算命一样地轻易说出了他最近干了什么,甚至一个人在办公室里说的哪些牢骚话都被他一字不差地说了出来,这怎么能让朱尔典放心。
“亲爱的朋友,不要对我有什么隐瞒,因为你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对我隐瞒的。”
第八章
英国公使朱尔典就远东的局势最近频繁地与法国公使交换意见。双方谈了什么杨洪森自然清楚,朱尔典被叫到了总理府,前者刚喝了口茶便被后者劈头盖脸地痛骂一顿,就在朱尔典暴走的边缘,杨洪森将他与波勃谈话的内容如数说了出来。这一大盆冷水浇的朱尔典半晌没有回过神。
“亲爱的朋友,在中国没有什么事可能瞒过我的耳目,我希望你向国内传达一些信息。”
“你需要传达什么?”朱典尔机械地问道。
法国公使波勃彻底泄气了,他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地方泄密。
威尔逊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其在他公开场合反对经济制裁,并声称对华政治一百年不动摇,对于他的左右摇摆有着充足的理由,总统权利再大也不能与国会相抗衡,最终的决定权是国会,国会反对,他同意也没有用,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关于中、法问题威尔逊在拖,他希望中、法私下也能达成类似中、日间的秘密协议,这样就一切OK都了,但是美国国内人对其这种消极作法极为不满,美国应当在远东事务中发挥更强、更大的作用。
“如果中、法能达成和解,那么还需要美国干什么?”
英国为了保证其在华利益,也开始重新审视对华的政策的问题,远东这样乱着可不行,而战争并不是最佳的途径,因为这将花用大笔的英镑,还有无数的精力,战争还会创造出无数不确定的副产品。
法国政府现在羞愤异常,“泄密事件”搞的满巴黎路人皆知,由于是连载,《巴黎观察人报》销路一路攀升,法国民众对此十分不满,法国政府官员最初声称是杜撰,后来承认部分属实,接下来就没有声音了,大量和会的内幕被批露出来,其中包括意大利问题、巴尔干问题,《巴黎观察人报》频频爆出猛料,《巴黎观察人报》甚至拍摄到大批来巴黎的各国要员集体“买春事件”。
一直遵循言论自由的法国,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向《巴黎观察人报》发出整改令。
法国的秘密警察也不是吃白饭地,《巴黎观察人报》的消息全是由中国代表团发出来的,中国在欧洲建有情报网,其大本营设在瑞士日内瓦,美国参战后,中国通过之前与德国的合作建立的网络向英、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挖和会内幕实在太简单了。
中国代表团表示愿意和平解决越南问题,河内方面很快就做出反应,释放了800名法国军人。
中、法开始就越南问题进行谈判,越南北方建立了一个由越南国民党为领导自治政府,名义上该政府受法国保护,中国军队在半年内撤出越北,北越陆军将裁减至3万人。
其它的细节问题,将由新成立的北越自治政府与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政府进一步磋商。中、法就停战达成协议,北越与殖民地政府随即也达成停战协议。
中、法达成协议后,英国宣布放宽对华经济制裁,这是英国再给自己找台阶下。由于制裁时间过短,再加上美国拒绝加入,经济制裁等同于废纸。
美国在此次远东事务未起到任何积极地作用,完全是中国强硬态度的坚持下才迫使英、法做出让步。
美国国内民从对威尔逊在此次的表现失望至极,因为他就干矗着,等人家签好字才露面。美国作为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却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威尔逊太让人失望了。但是杨洪森作为美国在华的代理人他的胜利就是美国的胜利,乃至于美国人民的胜利以及威尔逊一系列外交活动的伟大成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