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方面美、英、法、英、比、荷、葡呼吁中、日双方克制,谁先动手就制裁谁。
2月14日中国军队借口中、韩军事演习时士兵走失,要求进入日本实际控制区,日本方炮火教训了那些试图越界的中国人,接着中国军队对日本控区纵深进行了长达20分钟的炮击。中国动用火炮的数量和持续炮击的时间让日本人惊讶,中国在三·八线上开了一个小口子,这个口子很快就被撕成了大口子。
日本要求对中国人的侵略行径加以制裁。
美、英方面措辞严厉的要求中国军队退回三·八线中方境内。
中国外交部在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声称将接受美、英方面的意见,在数日内撤兵,但前提前日本政府必须交出刺杀孙中山总统的相关高级将领,同时对中国的军事行动给予赔偿。
“这种赤裸裸的无耻的侵略行径,应当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谴责。”
日本人的言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他们认为中方不应当将事态扩大,对日本正在遭受的侵略表示同情。
可是同情管什么鸟用,现在需要让中国军队停止脚步,日本的陆军可从来没有现在这样狼狈过。
中国人使用了一种极为恐怖的X-21型神经毒气弹,通过火箭炮进行大面积的覆盖,成千上万的帝国军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去了。
日本部署在边境的两个师团已被完全击溃,部队伤亡保守估计在2万人。日本军部将略加修饰的战报递交给内阁,天皇脸色苍白。
第二十四章
战争的初期胜利让国会欢心鼓舞,孙中山对此却忧心忡忡,因为此举将导致中、日之间的全面对抗。
朝鲜战事再次爆发的次日,即2月15日驻华最高军事顾问麦可阿瑟在发给国内的电报称,有20万中国军队已经进入朝鲜,另有20万军队正在进入朝鲜,战争所需的物资都在有序地运往东北。
“……,可以肯定这场战争中国军方已经谋划了很长的时间,……。”
杨洪森的确谋划了很长的时间,如果不是对中国陆军的战斗力存疑,说不定他会与日本人一场常规战。
战争在短短的三天的时间内完全按照军事委员会设定的进程进行,日本人在战争的第一天损失惨重,虽然日本军方在战争初期已经收到了大量的情报,但是他们对于中国主动挑起军事准备不足,在面对中国军队的大举进攻时他们缩手缩脚。为了挽回不利的局面,他们又寄希望于美、英干涉来争取时间。
当中国军队兵临汉城时,军部下达了坚守二到三天的命令,军部认为对于优秀的帝国军人而言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就在2月17日中国军队就差点攻入了汉城,中国军队不但使用化学武器,而且还抛射燃烧弹,夜晚城内的大火仍在肆意的燃烧。不管是守方,还是攻方都采用了非常极端的战术。
2月18日凌晨,中国军队将四千日本俘虏作为前驱对汉城发动进攻。通过两日激战,汉城日军被迫转入巷战,中国军队在城内发动火攻。
朝鲜的王室和大臣胆颤心惊,因为日本守军将大本营设在朝鲜皇宫。
日本北上的增援大军在水原、利川受阻,汉城情况危急,但大本营仍然要求汉城守住坚持,至2月20日他们已经整整坚守了三天,但是援军仍然没有按原定时间到达,佐佐木中将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他已经将汉城的日本侨民都动员了起来。那些胆小如鼠的朝鲜官员希望向中国军队求和,其深层次的意思是向中国军队投降,佐佐木绝不向中国投降,他告诉那些朝鲜士兵。“中国军队打进入,他们是不会放过你们的。”
中国军队在某一区域遭到阻击就会立即对该地区动用化学弹,而常规的防化措施根本没有用,朝鲜士兵最先崩溃,他们向中国军队投降,有些干脆调转枪口帮助中国军队对付帝国军队。鉴于目前战事,佐佐木致电大本营请求突围,但是大本营的命令仍然是坚守,并且告诉他如果中国攻入朝鲜皇宫,朝鲜皇室不能落入中国人的手中,他可自行决断,最后大本营承诺在未来的一、二天内援军就会到达。
佐佐木考虑再三后决定违背大本营指令向南方突围,为此他试探性的发动了一次进攻,但是攻击部队受阻伤亡惨重。22日,中方在做出保证日军生命安全的条件下要求佐佐木无条件投降。佐佐木为了帝国的荣誉拒绝投降,中国军队随即对皇宫实施炮击。
中国军队进入汉城后,抢掠、屠杀日本侨民及朝鲜政府官员的事件频繁发生,日本外交官不断向中国政府发出抗议信,同时请求国际社会帮助。
2月23日坚守皇宫的日军终于坚持不住了,朝鲜王室派代表和谈,刚出来就被打成了筛子。佐佐木察觉到中国人打算将王室和他们一起抹杀掉,在征得大本营同意后佐佐木向中国军队投降,这使得汉城战役彻底结束,不过在汉城之外的地区,战事却越加激烈。朝鲜半岛的战事进入3月之后,美、英、法为了稳定远东的局势开始向中、日方双方施压。
美国希望英国一起加入制裁日本的行列中来,英国拒绝了,英国驻日大使与日本官员秘密会见时保证不加入美国对日经济制裁的队伍,同时许诺将在国际社会对中国进行广泛的制裁,这让日本官员十分兴奋,这说明英国虽然与日本解除了同盟的关系,但英国仍将日本视同为盟国。不过如同美国在战争期间向日本输入大量的军火及工业原料一样,英国也大肆向中国输入军火等物资,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重武器,英国银行团私下表示愿意为杨洪森提供1000万英镑的贷款。英国银行也想在中国金融市场分杯羹,理论上说他们比美国人更加有优势,因为杨洪森是汇丰银行的股东之一,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甜,没有道理让美国银行团占便宜。为了抢滩他们在利息方面给出了4%。英国人不仅仅希望与中国在金融领域合作,还希望在石油方面有所突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