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的神情变得凝重了,作为军人,他当然知道这条消息所带来的危机,这不仅是对他们这支部队的威胁,更是对大汉朝的威胁,整整六年了,匈奴人养好伤又回来了。
苏建仔细看着地图,手指随着目光在地图上移动着,半天才问:“什么时候的消息?”
“是四天前在野狼坡遇上的,今天才收到。”
“四天前……”苏建轻声念叨着,“照他们的速度再有两三天主力就该到了。”
赵破奴接道:“是啊,我已经加派斥侯侦察方圆二百里的范围,可我担心他们不是冲着我们来的,他们要是绕过我们,后面就是长城啦,他们很可能会找到突破点攻入长城,那我们……”
赵破奴没说完,但其中的意义苏建还是了解的,漠北大战以前,汉朝与匈奴一直在长城一线交战,自从漠北大战起,大汉收复长城以北广大地区,战线也随着北移,汉军开始在长城以北设立了三个大营,而这五原大营就是其中之一。
“通知朝庭了吗?”苏建问道。
“八百里快递已经发了,”赵破奴点了点头,又用手在地图上指着,“还有长城各关隘、以及云中、朔方、雁门、渔阳等地都通知了。”
苏建长出了一口气,这才感到轻松一点:“这就好,不过我们还是要小心对付。”
赵破奴也有同感,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我想这样,只要发现匈奴的主力,我就带骑兵主动出击,老将军带步卒坚守大营。”五原大营共有一万骑兵,五千步卒,有这五千步卒守卫大营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
“主动出击?!”苏建思索了一下,“好,现在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主动出击是汉军在与匈奴交战总结出来的经验。匈奴作战主要是靠骑兵,一般都避免与汉军直接交锋,汉军的步兵是追不上匈奴骑兵的,只有靠骑兵去对付骑兵,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
第10章 北疆危机(3)
当匈奴入侵的消息传到长安时已是四月,汉武帝刘彻招集大将军卫青、丞相赵周、御史大夫石庆、大农丞桑弘羊四人到温室殿朝议,还让太子刘据也参加进来。卫青虽然长期在家,但还是名义上的全军统率,地位还在三公之上,尤其太尉一职长期空置,所以这样的朝议是少不了他的,赵周、石庆也是位列三公,这里官职最低的就是大农丞桑弘羊,不过大农令孔仅刚刚被革职下狱,而桑弘羊又一直是天子的近臣,所以把他也找了来,武帝让刘据来,完全是想让他学习学习。
等大家都到期了,刘彻让近侍把军报给所有人传阅了一遍,等大家都看过了,才问:“这事大家怎么看?”
几个人不约而同的看了看卫青,不仅因为他的地位最高,更重要的是这里只有他领兵打过仗。卫青看了看,知道大家在等自己先说,于是他上前一步,先施一礼:“陛下,从这份军报来看,这次匈奴是有备而来,看来这几年他们在漠北也恢复了一些实力。而我军只是斥侯在千里之外发现了匈奴,在五原周围并没有匈奴人的踪迹,按照匈奴人以往作战来看,他们很可能会分兵多路,寻找我军防御上的弱点,他们的目的是突破我军的长城防线。”
赵周点点头:“看来这个冬天他们损失不小,所以才急于到我们这来劫掠一翻。”如果冬季太冷,草原上冻死牲畜太多的话,匈奴人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卫青停了一下继续说:“从最近几年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他们这次南下的人数不会很多,因为漠北之战后,匈奴人损失了十数万人,而草原上许多部落也乘机脱离了匈奴的控制,现在伊稚邪单于刚死,他们的内部并不太平,一定会留有重兵守卫单于庭,所以我估计他们的兵力应当在五万人左右。”
“五万。”赵周轻声复述了一遍,又问,“那我们在北部还有多少兵力。”
卫青对兵力部署还是非常了解的:“我军在长城的各个关隘驻有三万边军,六年前又新设立了云中、五原、代郡三个大营,共有三万骑兵,一万五千步兵,再加上北部各郡国兵还有近三万,总兵力有十万。”
“十万对五万,应该没什么问题吧?”赵周象是在问卫青,也象是在问自己。
“不能这么算,”卫青仔细给他讲解了一下,“三万边军防守各个隘口是不能随意调动的,只能等匈奴人来打,而郡国兵只能用来守城,根本不能野战,所以我们只有三座大营的四万五千人可以调动,这里面能与匈奴流动作战的主要就是三万骑兵。况且,我们并不知道匈奴人是否只派了五万人南下,万一他们孤注一掷,那我们的长城防线是绝对抵挡不住的。”
听了大将军的分析,大家才对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石庆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陛下,微臣以为匈奴对我大汉始终是个心腹大患,应当调集重兵北上,再来一次漠北大战,才能求得北方的安宁,不然匈奴这样不断南侵,我们可耗不起啊!”
桑弘羊不满地说:“难道打一仗我们就能耗得起?漠北之战我们虽然赢了,可我们也花光了国库里所有的钱,如果不是陛下这几年想了些办法,恐怕我们的士卒连口饱饭都吃不上,哪还有钱打到漠北?”他和石庆原来都是刘彻身边的近臣,相互之间比较熟悉,两人的脾气又很梗直,所以说话也就不留情面,同时,他现在还掌握着全国的赋税,对国库的情况相当了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