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刘据和史贵妃专门设宴宴请张全和李仲元两家,刘据原想立史良娣为后,可许多朝臣反对,认为她的出身太低,不能母仪天下,所以刘据暂时只立她为贵妃,准备时机成熟后再立她为后。三家人在一起吃得很随意,席间刘据还特地让人把皇子刘进带来,刘进已经一岁多了,他的到来让几个人开心不已。等大家都吃饱了,刘据才让史贵妃与田宁、公孙兰一起领着刘进玩去了,而他和张全、李仲元还要讨论一些事情。
“第二和第三师情况怎么样?”刘据开门见山地问张全。
“还行,比起第一师来差不少,不过肯定比其他北军要强得多。”
“现在能不能上战场?”
张全一愣:“上战场?那要看打谁了,他们两个师加起来能对付一个第一师。”
“我想派你去辽东。”一听这话,张全不说话了,他明白,一定是辽东吃紧,不然刘据不会急着把他们派上战场。
刘据接着说:“最近辽东方面不太好,有消息说朝鲜与东胡人利用这段时间已经达成了协议,准备联合起来进攻辽东。”
“卫氏朝鲜和东胡?”
“对。”
李仲元插了一句:“为什么叫卫氏朝鲜?”
刘据解释道:“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在商亡国后,不愿做周臣,就带了几千人从辽东进入朝鲜半岛,后来他还是接受周朝的分封,做了朝鲜侯,建立了箕子朝鲜。在汉初,燕王卢绾叛汉入匈奴,他的一个部将叫卫满的,投奔了箕子朝鲜,之后几年,卫满收留了大批中原流民,壮大自己的力量,夺了朝鲜的都城王险城,他仍然用朝鲜这个国号,所以叫卫氏朝鲜。”
“这么说现在那的人都是汉人?”
“现在的朝鲜人大多数都是汉人,卫满接受了高祖的册封,成为大汉的番属,有不少流民进入了朝鲜。不过在朝鲜半岛的南端还有几十个部落,形成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个松散的国家。”
“有这么多国家?”
“不只这些,还有沃沮、临屯、真番等等,这些都是东胡人建立的,到底有多少个我也不知道。自从卫满的孙子卫右渠继位后,与我朝的关系越来越差,他不仅阻止其他一些小国与我朝通商,而且还有与东胡联合图我辽东之意。”
“天啦,怎么这么小的地方有这么多国家?他们也真是的,怎么打了这么多年都没有结果?”
半天没说话的张全想了想问道:“我记得他们那没多少兵的,而且大多是以步兵为主。”
“对,不过他们都善于筑城,你要做好攻坚的准备。”
张全最后问:“是要一次把卫氏朝鲜和东胡都解决吗?”
“能一次解决最好,不过东胡和朝鲜那不同,他们都是骑兵,打他们要花更多的力气。”刘据说到这看着张全,见他半天不说话,又补充了一句:“如果不行也要让东胡各部不敢再犯我边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西进,没有稳固的后方可不行。”
张全沉思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这样,我率第一师和两万水师渡海进入朝鲜,战马留在辽东,左将军荀彘率两万骑兵出辽东,然后在王险城会师。在今年先解决掉朝鲜,如果可能我们再进入半岛的南部。冬季水师返回辽东,第一师在那儿过冬,明天开春后第二和第三师再赶到辽东与第一师会合,然后与边军骑兵一起北上攻击东胡,赵破虏将军从大漠向东,两路合击,一战平定东北。”
听了张全的计划,刘据想了想,点了点头:“这个办法可行,不过各部队的调动和配合一定要协调。”
“是的,所以我建议成立总参谋部,专门制定作战方案和军事调度。”
“好,你今晚再写个奏章,我们明日就办。”
第81章 卫氏朝鲜(1)
汉元九十六年二月,刘据派张全率新军第一师,弋船校尉周家羽率两万水师,左将军荀彘率两万边军铁骑出征卫氏朝鲜,并由张全节制各部。同时,又成立大汉帝国总参谋部,任命卫广为总参谋长,授中将军衔,负责全军的作战计划的制定与全国的军事调动。又将卫广的屯骑营改编为新军第四师,与第二、第三师合编为新军第一军,由霍光暂任军长,授予上将军衔。又任命李息为大汉帝国军事指挥学院的院长,授中将军衔,新军连以上及北军队率以上军官将轮流进入指挥学院学习深造。
张全在接到命令之后,率领第一师骑马仅用半个月就赶到了冀州的渤海郡,在那里他们停留了一个月,一边休整一边等待周家羽的水师,然后弃马登船,由水师负责运送至朝鲜半岛。
这一次,周家羽率领夷州水师和部分长江水师共两万人紧急北上,与第一师会合。周家羽已有一年多没见张全了,一见面吓了一跳,其实不仅是他,这一路上所有见到第一师的人都吓了一跳,没见过这种装扮的兵。
“校……校尉大人好!”周家羽还是用原来的称呼向张全行礼。
旁边的李锋插了一句:“叫师长。”
“行了,叫什么都行。”张全并不在意,摆摆手示意他不用这么多礼。然后张全故意围着周家羽转了一圈,又用鼻子闻了闻,故意捂着鼻子问道:“咦……你有多长时间没洗头了?都馊了,一股怪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