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您…。”本随董卓一起去的,皇甫坚悄然而反,坐在皇甫嵩的对面,疑惑道。“傻儿子,这叫以退为进,看来董卓替为父想到了一个养老的地方啊。”眼中闪着睿智的光芒,皇甫嵩轻轻的拾起被董卓扔到地上地竹简,笑的有些涩。
他一生效忠汉室,到了年老才心灰意冷。打算弥补一下今次的错误。
皇甫坚心中一愣,随即明白了回来。父亲心中却是有过愧疚的。
出了将军府的董卓忽然停下了脚步,回头看了看寒酸的将军府一眼,若有所思。
自从见识了曲阳以北地界的惨况后,他就易爆易怒了很多,而被单独一个人挑起怒火的好像就只有这么一个将军。
现在想来,皇甫嵩这老家伙没理由在这样的情况下激怒我,即使不套近乎,也不用如此怠慢。
这老家伙好像不打算如此就退休。才故意用言语、行为来激我。
好像是被算计了。不过如果你皇甫嵩真地有心。就算是被算计了。我董卓如黄盖一般,愿挨打。
雁门你是去定了。想着。董卓笑了笑,到底是谁算计谁。
只是可惜了夏言这个人才啊。董卓想起夏言还是满心的可惜。本来他才是雁门将军的。
董卓与皇甫嵩各有所思,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不谋而合,一个不想退休,想找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一个正缺少边关大将。
好像是自己占了便宜。董卓的心忽然有了些许喜色,心情不错的转头对徐荣道:“建功去收拢皇甫嵩手下的士卒吧,这些人以后就归你统属了。”
“丞相,这可是并州所剩不多地战力啊。”徐荣有些诧异道。
除去这些人以外,那些誓死守住曲阳城地守卒是什么样的人他也是知道地。见过血,很有潜质,但绝不会是精锐。
“建功以后就镇曲阳。”董卓笑道。董卓绝不会再犯长安那次的错误,夺下一洲岂有不派大将镇守的道理。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一柄剑
董卓与皇甫嵩那次不算和睦的谈话,却尊定了两人接下来的默契。
徐荣收拢了皇甫嵩的兵马,而董卓命皇甫坚为折冲校尉,带在身边听用。给皇甫嵩表了一层意思,会依皇甫坚为心腹加以重用。
皇甫嵩自然也有所察觉,知道自己的以退为进被董卓看破,但儿子能在董卓身边,却足以让他欣慰了。
而看董卓的意思,却也有意让他镇守雁门,这个他老来的痛楚。看来他还有机会弥补点什么。
河西城之所以有皇甫嵩镇守并不是因为它地理的重要性,而是因为灵帝有意防备身在河东的董卓。
时至今日,董卓自然不会设置屯军了。皇甫嵩也将坐镇雁门。
董卓留下了一些人来照顾一些伤势严重的士卒,并赏赐了一些财物,命他们伤好后不用再来军报道了,回洛阳与家人和他们半生为董卓征战而得到的土地与女奴们团聚。
这些人中大多是西凉兵,这也有西凉兵太凶悍的缘故。
这其中又有西凉兵从伊始起,董卓从来不会剥夺他们的战功的缘故,即使他们战死在了沙场,他们所得到的也会被赐予他们的兄弟,儿子。
如果他们的儿子还太小,董卓也会把一些女人们卖掉,把所得的钱财留给他们妻子和遗孤。
西凉兵就是在血腥,与抚慰中成长的。在军队方面,现在的董卓,也不得不佩服以前的那家伙。
董卓自然不会愚蠢到改变什么。一切照例。
休整了几日后。董卓率全部军队往北。带着无数车用特殊方法处理过地头颅。去祭奠第一批遭受到了匈奴人屠杀地雁门人。
等他们到达了雁门地时候。南面地战事差不多也结束了。李儒来报。马腾、韩遂各自退兵数百里。寻了两处离西凉近一点地地方屯扎。
而河内袁绍顶着一个大大地盟主头衔。虽然有点骑虎难下。但却也有了一丝退却地迹象。
董卓不知道这家伙地心里在想什么。或许也有赚足了名望之后。退往更大地河北发展才是袁绍地所愿吧。
或许。也是被董卓生生地打败了八万匈奴人而震慑住了吧。瞅瞅自己实力不强。寻个地方先发展再说。
不管怎么说,董卓的势力从来没有向今天一样稳固过。
雁门是边陲要地,是这一带最后地关卡,南下就是任人驰骋的并州大地了,直到洛阳都没有什么能阻止的了铁骑的驰骋。
是历代掌权者重视之地,安排的大迁徙不止一次,虽然后来历经战乱,人口却也还殷实。
单雁门一城就有数万百姓,整个雁门郡足足有近十万人。如今都化为了飞灰。
在匈奴人的铁骑下,男人们眼看着自己的妻女被**,反抗也是徒劳。连做人的尊严都没有找到。
但彪悍的民风还是促使着大部分人不断地反抗,一个强壮的男人,挟菜刀或木棍就能上,血溅五步而不悔。有的只是恨。单纯地痛恨。
或许士族们被儒家教育仁化了很多,但这片边地的百姓才是最懂得生存的,你死我亡。你杀我一人,我杀你一双。
造成的破坏力也使当时的匈奴人有所损失。这也是匈奴人屠城的原因之一。
除去了一些偏远又小的村落以外,雁门郡可以说成了绝户,除了被带走的女人外。真正的鸡犬不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