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董卓布武_马布【完结】(214)

  而且,没有人会写出来,卖的。一捆捆地竹简,都是自己珍藏起来的。

  “什么教化之功啊,小婿只是想多印些家,能让多一些的人能读到一些珍贵的典籍,要好让朝廷更容易取士,授予官职。”董卓避着所谓的教化之功道。

  “仲颍想重新定百家?”蔡邕有些疑虑道,身为儒者,虽然蔡邕不算偏激,但也却绝对推崇孔子的。

  董卓有些无奈,怎么就忘记了眼前这位是个古老的儒家子弟呢。

  “不是重新定百家,而是以儒家为主,辅于百家。”董卓想了想,委婉的表示重新启用百家是一定的。

  “为何?”无奈蔡邕在这一方面却很坚持,刨根问底道。

  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磅炸弹

  “仁。”当天在蔡邕那里,董卓想了想,只吐出一个字,差不多概括了儒家的大部分学说。

  接下来,董卓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与蔡邕商议,该如何启用这书。董卓细细的明说了自己的想法,以蔡邕的号召力,召集天下博学之士,重新定义董仲舒以后的儒家,主要的自然是,修改仁义这个词。

  对内实行仁义,而对外用刚强。就像董卓对匈奴人做的事儿一样,董卓要把屠杀弄的正当化。

  外族屠掠我族,我自然反刀杀之。绝不姑息。以儒教化天下这不算愚蠢,但在这个时代绝行不通的学说一定要改上一改。

  但对于忠君爱民这一套,身为统治者的董卓自然不会傻到修改。

  对于这一方面,蔡邕还算明理,并州的战报还有一些情况,作为尚。

  但对于董卓用百家,蔡邕的态度依旧较疑惑。

  “孔子创下儒学,号曰圣人,但儒学主教化,却不主杀伐,不主律法。小婿想办一所学所,主学儒,辅之法家,或兵家、甚至墨、纵横等道。”董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现在的儒家其实还只能算是新贵,还不像后世一样变态,诸子百家虽然式微却还尚有传人在世。

  董卓即想拴住儒家忠君这一思想,又不想放弃诸子百家。那就唯有像现代大学时一样,弄成主修和辅修了。

  但这样又不行,还得删简一些,如法家权术这些会把天下搅和的一团糟的思想。

  这些自然就不是董卓该考虑地事情了。而是蔡邕这样地博学之士该弄地事儿。

  弃糟存精。不是一朝一夕地事。非数年。十数年才能成形。这中间还得董卓这个强势人物不倒。要做这样地事儿。威望、决心、还有就是一群忠诚地支持者。这些条件。唯有董卓这个出身不算太好地强势军阀才能做到。

  “难。”蔡邕细细地咀嚼了一下。董卓地意思。良久后。才苦笑地摇了摇头。道出一个难字。

  各家有各家地思想。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奇才。能融合百家。做到平衡有道地。要是发生碰撞。就会有偏激地思想问世。

  还有就是似懂非懂。难以成才。

  “哈哈。当务之急是召博士来重修儒家。再创学所。召家境殷实地良家子弟入学。好为本相所用。”这才是董卓最直接地目地。为自己取士。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会有无数的新锐寒门奇才,出来对抗当世士族门阀。董卓潜在的敌人,其实就是这些门阀。

  没有士族支持,董卓就自己创造统治阶层。有了书之后,学习文化的门槛就降低了,降到了一般的平民也有能力买的起书。或许十几年后,就有私塾这样的场所了。

  董卓仿佛看到了朝廷就是自己地一言堂,真正一言堂的时候了。

  “丞相想直接取士?”某些方面,蔡邕的嗅觉还是很灵敏地,对董卓这位恩相又是女婿的人。自然不会反对,而是疑惑。这样做,反弹可能很大。

  董卓看出了蔡邕的疑惑,只是与天下作对又如何。

  “口诛笔伐,自废立皇帝后,小婿早已是天下公敌,但袁绍等人掀起一场祸乱又如何?小婿还是稳坐相位,笑看天下风云。”董卓一脸的微笑,眼中神光闪闪。很有精神。

  与天下斗,这滋味虽不说妙不可言,但也其乐无穷。

  手握军权,永远都是董卓能腰杆笔挺的原因,只要董卓自己能活三、四十年,这样的取士之道就会成为传统,打不破的传统。

  蔡邕默然,董卓做的决定,等闲之人确实不能改之。天下诸侯也不行。

  “仲颖是要我卸下尚书令一职。主管修儒?”蔡邕有所思。“岳父这尚书令下有尚书台的诸位尚书。上有本相决策,实乃闲职。就兼着吧,修儒地事儿也只是兼管,主要的却是学所。”

  “国子监。”说着,董卓轻轻的吐出了三个字。用这三个字作为学所的名字,那是因为董卓觉得这三个字很有意义。

  当天晚上,董卓与李儒商议,明天早朝时,将拟定以朝廷的名义发布榜文,召集天下有心之人来国子监入学,不管是寒门还是士族。承诺就是经过筛选后,会直接取士授予官职。

  还有就是召集博学之士入朝,名义是修改、校对诸子百家的一些典籍,有朝廷供养,同样也会授予一些散职。

  夜风呼啸,一轮明月已经被黑云完全的遮掩了过去。天地间一片黑暗,南宫中,唯有一只只燃烧着的火盆才能给予人安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