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闯王李自成新传_老茅【完结】(300)

  要想真正成为朝庭的一方官员,只有在殿试考中三甲的人才有可能青云直上,可考中三甲的人何奇少,一甲才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统赐进士及第,二甲只有数十名不等,赐进士出身,三甲也不超过百名,未考中的举人,只授小京官或外地教职。而且一般考试都是三年才举行一次,天下的读书人何止数十万计,可见是多么不容易。

  唐军的这次考试不同,上面注明只要有秀才以上资格的人都可以参加,而且和朝庭只设进士一科不同,唐军以复古为名,恢复了唐朝的各种杂科,重分为参谋,进士、明法、明字、明算、明经、明史七科。

  在李鸿基看来,朱元章只选取进士一科简直是对汉人的犯罪,从此让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八股文中,加上清朝也承袭了这种制度,近六百年来,汉人的科技文明停止不前,这和八股取士有很大的关系。

  唐朝时,明法科旨在选拔熟悉法律的司法人才,明算旨在选拔精通算术的数学人才,明字旨在选拔对书法、文字有专长的人才,明史分为一史和三史两科,李鸿基将他们合并,唐朝的考试事实上分为八科,一史为选拔精通《史记》、《汉书》、《后汉书》其中之一的人才;三史则是选拔精通《史记》、《汉书》、《后汉书》三部著作的全面人才。

  唐军的参谋一科是从唐朝的秀才一科转来,因秀才现在已成为取得生员资格的士子称谓,李鸿基不是不作改动,唐朝秀才一科更是创举,要求对有关国家的大政方略问题,作策论五篇。旨在选拔一些具有宏观全局意识的高级人才,因此对考生要求非常高。这是选拔参谋多好的方式啊,可惜唐朝秀才选拔的制度太严,如果若被推荐上来的人未能通过,所荐州长官甚至还要受处分,以至于后来参加考试的人数非常少,唐高宗时曾被停止过,此后也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至于唐朝的明经,进士两科实无大用,明经重“贴经墨义”,进士重诗赋。明朝的进士科其实将唐朝的这两科包涵,反而成了明朝选拔官员的唯一途径,这类官员不通政务,只能充在台前,与泥胎木偶无异,以至于百姓称之为师爷衙门。

  李鸿基当然不希望自己选拔的官员是这样的人,若不是进士一科已实施了数百年,在读书人的心目中无可取代,李鸿基甚至有废了这一科的冲动,洪承畴,许鼎臣等人虽然对科考开如此多的杂科有异义,但李鸿基当初取了唐为国名,以大唐后裔自许,恢复唐军的科举制度,他们也无话可说,加上他们也看到了只取进士一科的弊端,只得同意。

  唐军的这种取士方式,甚至吸引了一些朝庭的微未小史来参考,他们这些人大多是科举不畅,只有一个秀才身份,投身衙门,做文书,刑名,师爷之类的工作,虽然大量的政务都是他们承担,但永远也别想走上前台。

  这当然会让他们觉得心有不甘,他们一见到唐军的取士方法,顿时眼前一亮,若论明法、明字、明算、明史这几科,那些只会死读八股文的人如何会是他们的对手,虽然他们能在暗中撑握权力,但是对能站在台前的诱惑还是不能抵御,以至于许多衙门的师爷,书吏纷纷出走,朝庭的许多政务突然一片混乱,没有了师爷,书吏的帮衬,那些正统从科考出身的官员顿时两眼一摸黑。

  有了这许多原因,西安城内自然会士子云集,引得众人纷纷前来,西安城内在二个月内涌进的士子和他们所带的仆人超过万人之多,西安的酒楼客栈全部爆满,许多人都得纷纷借住在百姓家中。

  这个规模让唐军上上下下都吓了一大跳,西安的衙门上下更是紧绷了一根弦,这些人可不一定都是来考试的,恐怕朝庭的密探也不少,连贺景的情报部门也全部出动,严密监视着西安城的一举一动。

  李鸿基走在西安的大街上,心中有点得意,当初自己还怕恢复那么多杂科会引起读书人的意见,只得把那没什么用的明经一科也拿出来,又让明经,进士两科先考,考完之后考生还可重考其余五科,那知读书人也不全是傻子,虽然有一部分人坚持只考进士科,但后面五科报名的人还远超过了进士一科的报名人数,毕竟进士,明经二科,唐军公布只录八十名,而后面五科除了参谋一科外每科都要录用数百名,机会当然大了许多,虽然四科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还是远远不如进士一科,但能退而求其次也不错,加上还有些人对进士一科恢心丧气,所以造成了进士一科的报名人数虽然比每科都多,但加起来就远远不如。

  李娃带着数十名护卫散布在四周,随着唐军的官制越来越正规,李鸿基反而空闲的时间多了起来,他不愿每天困在唐王府,经常微服出来走走,他的护卫也习惯了这种生活,以前田玉珠和邢秀娘还要缠着他一起出来,但现在她们两人的肚子越来越大,再也不便出来,高桂英又喜静,现在只有李慧梅每次他出来都要跟着。

  随着李过出任近卫中郎将,李过的侍卫头衔空了出来,接任的就是这个李娃了,李娃也是李鸿基族中的一门远亲,这年头宗族势力太大,连李鸿基也不能免俗,护卫头领还是选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担任。

  李慧梅一身男装打扮,蹦蹦跳跳的走在最前面,不时咯咯的娇笑声传来,让这些护卫不由胆战心惊,如今这西安城人员太过混杂,若是这小姑奶奶有点损伤,那可了不得,她虽是唐王义女,但谁不知道王妃一直未孕,把李慧梅当作亲生女儿看待,唐王也越来越宠爱她。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