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一阵恼怒,深感臣下没有一人能勇亍任事,他却没想到,这些年来,凡是做事不合他心意的人不是被杀就是被贬,其他人能够留到现在,自然是懂得看他眼色之人,眼下他地心意未明,谁又敢乱说话。
崇祯只好点将,道:“杨爱卿,你是兵部尚书,你看该如何处理。”
杨丽昌见点到自己,心中暗暗叫苦,又不得不答,道:“皇上,唐贼来势汹汹,据说出动大军达三十万,非两省官军独立能抵挡,应速派人救援才是。”
崇祯点了点头,道:“那杨爱卿你看派何人救援才是。”
杨嗣昌道:“河南总兵左良玉兵精粮足,又离湖广最近,派左良玉较为合适。”左良玉这些年,除了以前和高迎祥打过几仗后,一直无声无息,埋头发展自己的势力,他从高迎祥身上得到的金银颇多,其部下号称有十万之众,但已是骄奢难驯,连五省总督陈奇榆都有点指挥不动他,几次让他从河南进攻唐军,左良玉总是找借口拖延。
左良玉自从享受到与高迎祥大打和仗的好处后,心思就活络了下来,后来曹文诏身死后,朝庭对待曹文诏的态度更让他心生寒意,违了几次令,见朝庭竟拿他奈何不得,更是将尾巴翘上了天,心中明白,只要手中有兵,朝庭也不敢对他过分相逼。
崇祯也多次接到过陈奇榆的奏章,说左良玉骄横难驯,他不由道:“左良玉确实合适,可必须派人督军才行,否则恐难奏效。”说完目光望向杨嗣昌。
杨嗣昌顿时不敢接话,若是皇帝派他去督军,进了左良玉军中,自己无兵,又怎能指挥得动左良玉,到是必定会误了大事,那时所有的责任就要落在自己身上了。
崇祯本有意让杨嗣昌督军,在他看来,杨嗣昌是知兵之人,又是兵部尚书,正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崇祯又不肯直说,他只是引出话题,想让杨嗣昌来个自高奋勇,没想到杨嗣昌却缩了回去,不肯接这个汤手山芋。
杨嗣昌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人,为此,不知有多少人攻击他,崇祯都毫不犹豫的替他挡着,就拿这次夺情起复来说,不知有多少御史台地人弹劾杨嗣昌,他都坚持使用,本以为是君臣相得,没想到关键时刻还是靠不住,他的脸顿时沉了下来。
周延儒见杨嗣昌受窘,暗暗高兴,道:“兵部右侍郎侯拘曾是左良玉的上司,左良玉能有今天,全靠侯拘提拔,臣以为若能用侯响为督军,左良玉必肯尽力,不辜负皇上的期望。”
杨嗣昌的父亲杨鹤就与周延儒不对路,后来杨鹤因招安的义军哗变,丢官去职,两人的争锋才停了下来,可是崇祯又启用了杨丽昌,杨嗣昌与他更不对路,在杨嗣昌提出全面剿杀农民起义时,为筹措军费,建议皇帝加税。
而周延儒是一向反对加税的,他们自许为清流,不顾朝庭的实情,可以睁着眼说瞎话,跟皇帝总是夸大加税的后果,让崇祯认为,只要一加税,天下人人都会造反,吓得崇祯提都不敢再提。
周延儒他们反对加税并不是真正为了百姓,而是担心加税会加到他们头上,他们也知道,百姓实在是无税可加了,再加就只有他们这些免税的人,这才群起反对,这样既能得到实利,又能得到清名,何乐而不为。
第六卷烽火岁月-第二十四章布网
崇祯听到周延儒桩荐侯恂。心中一喜。看来这个周延儒还很用心。马上道:“侯恂果真对左良玉有恩。!,
周延儒回道:“回禀万岁。左良玉在崇祯三年为辽东都司。曾误劫朝庭军需,被罢官后投到侯大人门下,崇祯四年,满虏攻大凌河,侯大人慧眼识才,重提左良玉为大将,左良玉也不负所望,连战松山、杏山,录捷功第一,才有如今的地位。”
崇祯连说:“好,好,速传侯恂前来见驾。”
王承恩面有难色,连忙在崇祯耳边低语了几句,事实上侯恂早已不是兵部侍郎,在崇祯六年就已升为户部尚书,这些年,虽然朝庭财政年年吃紧,却不妨碍这位侯大人骄奢淫逸,前几月因被查出“糜饷”获罪,已经入狱了,周延儒只说兵部侍郎,故意不说户部尚书,崇祯一时忽略,王承恩一提,崇祯马上记了起来。
崇祯皱起了眉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这个户部尚书倒过得滋润,若不是侯恂交好的大臣较多,众人纷纷求情,崇祯早把他砍了,但还是军情紧急的想法占了上风,侯恂获罪更好,自己将其罪免去,盼侯恂能深感皇恩浩荡,努力督军,将湖广,四川两省保住,马上道:“传旨,免去侯恂前犯之罪,重升侯恂为兵部侍郎总管,即日赴河南左良玉所部督军。务必要击退来犯湖广,四川之贼军,钦旨。”
侯恂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快就会起复。事实上他已作好了长久坐牢的准备。他侯伪任户部尚书已三年了。又何止今日才糜饷。现在事发。完全是因为得罪了首辅温体仁的原故。温体仁不下台。他自付出不了狱。
没想到这次因为左良玉之故,加上次辅周延儒一拉,温体仁措手不及,只能眼睁睁的让侯恂出狱,这样一来,温体仁颜面大失。恐怕朝中有许多趋炎附势之徒马上就会倒上周延儒。朝政如此窘境。崇祯手下地重臣仍不忘抓住一切机会争权夺利。
侯恂出狱后。崇祯在平台召见了他。并对他温言抚慰。谆谆告诫。侯伪大为欢喜,趾高气扬向河南出发。自以为自己对左良玉有恩。此番出京,必有作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