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小儿子对他依然板着个脸,陈小五却顾不得和儿子呕气,向儿子问道:“阿立,你说是户部侍郎大还是知府官大?”
陈立惊异的望了他老子一眼,这老头子转向了,自己明显给他摆着一副臭脸,怎么还主动向自己说起话来,不过,看着陈小五有点忧心仲仲的样子,陈立还是回答道:“当然是户部侍郎大,而且还大了好几级。”
陈小五一听,顿时展颜:“真的?”
“当然,知府是正六品,户部侍郎是正四品,中间差了从五品,正五品,从四品,你自己算算差了多少级。”
陈小五扳着指头算了一遍,才喜笑颜开,乖乖,差了四级,这么说银行岂不是比银局的地位要大大要高。
陈立不知知府和户部侍郎会和自己的老子拉上什么关系,见陈小五乐得合不笼嘴,好奇的道:“爹,什么事这么高兴?”
陈小五板起脸:“叫老爷,现在我要在户部侍郎陈大人手下工作了,身份又和以往不同,你不可在人前失了礼议。”
陈立还以为陈小五乱言乱语,想起他不让自己去参加野战军,心中的火气顿时又起,丢下陈小五让他一个人独自高兴。
到了第五天,陈小五终于知道银行是干什么的了,原来就是给人把碎银换成银币这么简单,这个工作对他来说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让陈小五失望不已。
随着银行的第一天开张,西安的市民全部朝银行涌来用银子换取银币,整整一天,陈小五和原先银局的近百人找不到一丝空隙时间,经他们手兑换出去的银币足有几十万枚,陈小五从中重新找到了热情。
唐军银行的开张,让市面上有充足的银币供应,居民们很快就将碎银抛弃,全部使用起银币,还有唐军的大钱,他们也比小的铜钱方便,每个人出门,身上带上一个银币,几十枚大钱,到哪里买东西都方便,找起来又快又准。再也不会为了找零,有时还得专门跑一场银楼。
这股使用银币的热潮很快又漫延到了朝庭的领地内,百姓们纷纷喜欢上了这种方便,精美的银币,唐军的大钱也通行于朝庭境内,商家也乐于接受。
朝庭的官员们虽然觉得银币上的图案有点犯忌,但也觉得方便好用,而且收取银币他们不会有火耗的损失,但老百姓该交的火耗一文不少,这样一来,使用银币对他们还有利,也乐得装糊涂。
直到有人指出这个银币的重量虽然对,但含银并不是十足时,朝庭才有人感觉到吃了亏,下令境内停止这个银币的流通。
唐军银币含银为标准的九成,其余一成由铜、锞、铭三种金属构成,只是唐军同样承认这种银币可以兑换标准的半两纯银,老百姓对这个九成的含量就不在乎了,照样使用不误,在商家的推动下,银币并不因为朝庭下令就能停止流通,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在朝庭境内漫延。
第七卷 博奕 第五十章 两难选择
李鸿基静静的坐在书房,将陈宇的奏章打开,看完后,不由赞了一声!”好小子,动作真快。”
陈宇在一个月内,已整合了唐军境内的一半银局,组建了三十九家银行分部,二百五十二个联络处,其中陕西有分部十一家,湖南有四家,湖北有五家,四川有七家,山西有五家,甘肃有四家,宁夏有二家,蒙古大草原有三家。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有五千万枚银币铸造出来,被商家民众兑换,仅此一项,唐军便获利二百五十万两之巨。即使去掉各种损耗,人工成本,纯利至少也有二百万两以上,发行银币,不但可以方便百姓,减少官员贪污,还是一个巨大的财源,唐军的财力等于凭空多出了一成。
李娃轻轻的走了过来:“殿下,侍中宋大人求见。”
李鸿基一听宋献策来到,忙道:“快请!”
昨日朝堂刚刚结束,此时若非急事,宋献策不会到来才对,李鸿基心中不由猜测宋献策所来何事。
不一会儿,宋献策摇摇晃晃的走了过来,他身材矮小,脑袋又比人一个半还要大,以前行走江湖时常常受人饥笑,许多人称为宋孩儿,此时宋献策身为唐军的重臣,当然无人敢如此称呼,只是如此身材,穿上唐军的官服,更易引人发笑。李鸿基每次见到他都要强忍笑意。
宋献策进了房中。向李鸿基拱手道:“殿下,大喜,大喜。”
“何喜之有。莫非爱卿又要成家吗。”宋献策前几年一直没有娶亲,今年却好象突然开窍了一般,连娶了三房。所以李鸿基拿宋献策来打趣。
宋献策没有理会李鸿基地打趣:“殿下。河南李岩遣人来投。河南半省之地。殿下垂手可得口”
李鸿基“哦。”的一声:“可是人称李公子的李岩。”
“正是。”
李岩原叫李信,改名后,有人还叫他李信,有人叫他李岩,不过,人人都尊称他为李公了。从李岩攻下归德府后,唐军地情报系统就注意到了他。
李岩的才能李鸿基很清楚,只是若没有外力推动,李岩很难造反。开始唐军人才缺泛时,李鸿基也从来没有想过可以把他提早拉笼过来,后来唐军越来越强大,是不是再能够得到李岩,已是可有可无,不过,听到李岩要主动归降,李鸿基还是挺高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