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过在旁摇了摇头,道:“宋大人,即然郑芝龙能够不理弘光朝与我朝签订的和约,悍然袭击我军,应天府恐怕也阻止不了郑军进入长江。”
宋献策道:“不然,可别忘了还有周家,周家的水师可不比郑军弱,若是弘光朝下死令,郑家不见得敢动弹。”
李鸿基问道:“若周家与郑家联成一气,那又该如何是好?”
宋献策道:“万岁放心,若周,郑两家联成一气,那我们就逼弘光朝将整个长江封了,安庆到松江,至少也有上千里的距离,周,郑两家的水师虽然强大,也不可能没有陆地支援的情况下硬进来,再说弘光朝得到了明朝所有势力承认,就是他们敢冒险进入长江,等于公然和弘光朝对抗,若真如此,弘光朝马上就得分裂,岂非对我朝更加有利。”
李过不服的道:“宋大人就那么有把握弘光朝能听我们的话。”
李鸿基抬了一下手,制止了李过发问:“好,朕就让杜郧再跑一场应天府,让他们解释为什么郑家的舰队会攻击我军,如果此事不能让我军满意,那么双方的合约马上作废,朕的五十万大军将转攻应天。”
若此事真是郑家的私下行动,那么通过弘光朝就完全可以掰回来,倒也不用急着过江攻打张献忠。李鸿基静静的想到。
杜郧上次到应天府捞到了不少好处,朱由崧为了尽快让唐军签订和约,没少让人送东西给他,这次听到又要去应天府,顿时全身来劲,急匆匆的过了江。
朱由崧深得他祖父万历的真传,和唐军签订完和约后,以为万事大吉,政事全部付予马士英,阮大诚等人,自己整天躲在后宫,沉于女声,听到杜郧又来到了应天府,才不耐烦的出来接见。
当杜郧气势汹汹的责问为什么福建水师攻击唐军时,朱由崧甚至不知道此事,连忙向马士英询问。
马士英得知郑军的舰队袭击了唐军,也是吓了一大跳,暗骂郑家给朝庭添乱,只是郑家手握兵权,财权,对于新朝的建立,又立有大功,他并不敢责怪郑家,只好将此事压了下来,见到皇帝询问,不得不一股脑说了出来。
朱由崧听到后,吓得目瞪口呆,口里连道:“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标题应是形势分析不过错了没法更改
第八卷 一统中原 第五十一章 狐假虎威
看到弘光帝如此惊慌,杜郧不由有点得意,安慰道:“皇上放心,吾皇知道袭击我军必不是皇上之意,只是郑军的私下行动罢了,如果皇上能答应吾皇的几个小小要求,那么两朝的和约依旧有效。”
朱由崧大喜:“杜公公,此话当真?”
杜郧摇头晃脑的道:“当然,我军被郑家舰队偷袭,全军上下都义愤填膺,劝吾皇马上提大军来攻应天府,唯有吾皇力排众议,说陛下也是一国之君,必不会出尔反尔,恐怕是手下之人瞒着陛下所为。”
朱由崧如鸡啄米般的点头:“唐皇英明,确实是郑家瞒着朕所为,朕根本没有以允许过郑军的水师袭击贵军。”
杜郧叹了一口气:“吾皇虽然知道不是陛下所为,但造成我军的损失也是事实,此事极为恶劣,一不小心就会引起两朝大战,非是吾皇所愿,只是若对陛下不闻不问,不但有失吾皇的威信,就是手下将士也会不服,所以此事还要陛下给吾皇一个交代才行。”
朱由崧连忙道:“如何交待?”
杜郧心头窃喜:“第一,陛下需将长江水道封锁,不准水师船只进入长江,以防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朱由崧心想这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可以,可以,朕一定严令片板不许过江,如何?”
马士英听得大吃一惊,这位爷还以为是禁海。
片板不许过江,那应天府地粮食从哪里来,银饷从哪里来。应天府和浙江,福建怎么联系,正要反对。杜郧已经先开口:“陛下也不必如此。如替朝庭运送钱粮的商船尽可以过。应天府的百姓和各地来往也尽可以随便,只是无论是周家地水师,还是郑家的水师,陛下需严令他们不许进入长江,如果要进入,需把大炮全部御掉。现在还在长江内的水师,陛下需下令让他们全部撤出。”
朱由崧才知自己吹牛吹地过火,片板不许过江只是冲口而出,真要如此。那应天府就成了一个死城了,见杜郧没有计较才松了一口气,怕着胸脯道:“请杜公公放心,回去转告唐皇,长江再也不会有我朝水师地一兵一卒。”
朱由崧说完,又转过头来对马士英道:“马爱卿,此事就交给你了,让郑家将他们地水师全部撤出来?”
马士英顿时愁眉苦脸,应道:“是。”
他当上了首辅,皇帝又不理事,还以为能尽撑朝中大权,哪知最有实力的周,郑两家却是把朝庭当成了摆设,对朝庭的许多命令都阳奉阴违,遭糕的是两家要兵有兵,要钱有钱,朝庭除了有一个大义的名号,根本不能制约他们,反而多有仰仗,否则两省若是停了赋税,整个朝庭的税收就要少近一半。
此时听到皇帝要自己下令不让郑军进入长江,马士英不由头痛,郑军比起周家更是跋扈,只是此时有杜郧在场,却不便和皇帝分说,只能先应了下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