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再过一座大桥,前面就是一片坦途,可以毫无困难的到达唐军的地盘,所有人都信心十足,最后一座桥肯定也是没有问题。稍稍休息后,他们就向最后一座大桥行去。
得到消息的官军大吃一惊,此举无异于造反,官府马上调集所有的力量,想将这股胆大妄为之徒在最后一座大桥前堵住,同时将后面的大桥重新封锁。
只是淮安的官兵早就分散到了各县乡下催缴赋税,其实唐军的三百万两银子弘光朝已经付清,所谓的赎阂税当然已经交齐,现在所收的每一笔银子都是地方官员自己的收入,唯其如此,更是特别卖力,每个官员恨不得把自己的家丁都派下去,以期最后能捞一笔银子就走,反正过上了一个月,这里就是唐军的地盘了,也无需有什么顾忌。
这种情况下,一时之间哪里有兵员可以调集,最后一座桥的守卫人员也不过增加到一百来人,比起前几座桥的守卫是加强了不少,可是面对韩忠身后集起来的三千多人,官兵都是面色如土,面对数千人的冲击,这一百来官兵也马上崩溃,转身就逃。
韩家庄的小伙子们发出了一声欢呼,毫不困难的通过了无人守卫的大桥,后面跟着的民众更是热泪盈眶,顺利的通过了大桥。
等到淮安官府调集了足够多的官兵来追击时,这些人早已进入了唐军的地盘,没有人敢挑出和唐军的战争,他们只能无可奈何的返回,好在走掉三四千人对于官府来说也是无所谓,自己在这里至多再当个一个月的官,走掉了人只是少收一点钱而矣。
只是弘光朝的官员把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他们在淮安刮地三尺的行为早已惹得天怒人怨。韩忠他们轻易的冲破五座大桥逃到了唐军境内,让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官府的软弱,从韩忠他们走后的每一天,淮安、宿迁、盐城三府都有人开始起来反抗官府的横征暴敛,不时有官府的衙役因为下乡收税被人打死。最后发展到整村整村的对抗。
这三个地方本来还有不少官兵驻守,自从收齐了要交给唐军的赎阂税后,官兵就陆续撤回了扬州等地,此时三地正是空虚的时候,民众的对抗,让当地的官府焦头烂额,他们根本没有兵马镇压,最后无奈之下,只得将兵力收缩回城里,收税的人也都撤了回来。
他们打得如意算盘是只要守够了一个月,朝庭将此地交给了唐军,自然会将他们召回,外面闹得天翻地覆也与他们无关。
见到官府退缩,本来胆战心惊的民众胆子马上壮大起来,他们为了交赋税,多数人已经一贫如洗,现在就是不交税也活不下来去,还不如舍命一博,各地开始结成了一股股的义军,开始攻击起城池来,十几天时间,已攻下了五六座县城,城中的官员和衙役都被愤怒的民众杀死。并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口号。
这已是明显的造反了,弘光朝得知情况后,为了将这个场手的山芋送出去,不顾福建还在唐军手中,要求唐军马上派兵接收三地,过了正月十五再按协议将福建交给弘光朝。
唐军得知此种情况,自然有理由不接收,并表示若是弘光朝不能将三府的叛乱平定,到时唐军会拒绝交出福建。
弘光朝这才慌了神,对三地的叛乱重视起来,开始从扬州,泰州等地重新调集兵马开往三地平叛。只是此时正是过年,没有官兵愿意打仗,与朝庭的来来往往之间,又拖拉了十几天,扬州的官兵才开始进入盐城,此时三地的小叛乱已变成了大乱。连淮安府都已经失陷。三府的情况实在是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第八卷 一统中原 第八十五章 淮安城中
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迁城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以产淮盐著名,从西汉开始,淮盐一直是朝庭的主要财源之一,在明一代,直到嘉靖年间,两淮盐税每年可得五百到六百万两银子,最高达到了八百万两银子,后面随着盐业败坏,私盐泛滥,两淮盐税越来越少,到了崇祯时期,盐税已下降到不足二百万两银子一年。
但这不是两淮不产盐,两淮的盐业反而是前所未有的兴盛,只是大部分的收益都落到了壕强,盐商手中,造就了盐城大量的壕富之家。
盐城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地势低平、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这里物产丰饶,风景如画,民风淳朴,被人们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
盐城既富,当然各种吃喝玩乐也兴盛不衰,奇花异树独树一帜。便仓枯枝牡丹花艳,以奇、特、怪、灵著称于世,与琼花、并蒂莲一道被誉为江南三绝、花中奇葩。建湖五谷树,结五谷、预天灾,兆丰年,令人叫绝。
如此富裕的一个府县,按理弘光朝要征收五十万两税银并不困难,事实也是如此,盐城的五十万两税两最早交齐,只是地方官府太过贪得无厌,平时无事倘且要寻找名目搜刮,此次有了朝庭正当的名义,而且这里马上又要交给唐军,那还不大刮特刮,落入当地官府的银子恐怕数倍于五十万两。
淮安动乱的消息一传到盐城。被官府逼得走投无路的盐民,渔民。佃户。一般地平民之家马上纷纷响应,攻城掠地,处死官吏,无所不为,等到扬州、泰州的明军到来时,盐城除了府城全都落到了叛军手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