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交恶当然最好,马守应只得耐着性子让众人想办法如何和这些土著交流,最后一个机灵的士兵提出不如拿出一些丝绸,瓷器和对方交换,对方或许能明白。
马守应只得一试,瓷器每条船上都有,丝绸也有一些,马守应让那个提建议的士兵捧着几匹丝绸,还有数十套碗碟,和这些土著人交谈。
看到光滑柔软的丝绸,加上光洁的瓷器,所有木屋的头人都双眼圆睁,士兵将这些东西塞到他们手里时,他们高兴的差点要跳起舞蹈,等价交换的原则他们还是懂得,毕竟他们也不是完全隔绝,头人们马上吆喝本屋的壮丁,搬出自己收藏起来的胡椒、揶干,稻米等物,排成一大堆示意唐军搬走
这些东西对唐军还是有用,不过,最重要的是要取得一块土地让舰队靠岸,那名士兵又比划了半天,头人们才恍然大悟,马上退开,划了一块数十平方公里的地方供唐军停靠,并将自己的一部份木屋也让了出来。
唐军才开始下船,建立水军基地,又拿出一部分丝绸和瓷器,雇用当地的土著修建,只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就建造了足够数万官兵容纳的基地。
坤甸是婆罗洲离马六甲最近的地方,铁甲船只需十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即使是帆船,在这样白长黑短的季节里,一天时间也足够,只要寻找到合适的时机,马上就可以对荷兰人发起进攻。
等坤甸的水师基地建好,李劬的舰队也到达了坤甸,唐军现在是进可攻,退可守,只要和马六甲内的葡萄牙人联络后,马上就可以对荷兰人发起进攻,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新年新起点,今天的第二更到了,最近的订阅下降太多,老茅知道是自己跳票的缘故,从今天开始,直到本书完结,老茅会保证至少每天更新一章,实在无法更新时,也会提前通知大家,并尽快补齐,请大家支持老茅,踊跃订阅!
第九卷 帝国 第五十三章 东风
关于狮城的来历有一个传说,大约在四百多年前,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盘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是梵语狮城之谐音。
此时的狮城远没没有后世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繁华,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最东面,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比起位于西面的马六甲地位却远远不如。
狮城的人口分布复杂,有马来人、印度人、泰米尔族人和汉人,后世新加坡有七成华人,多是清兵南下逃难到此的汉人,这个时空由于大唐击败了满人,并无异族入侵之事,汉人没有大规模的外逃,相应的狮城则以马来人为主,汉人连其中的一成也不到,许多是跟随郑和下西洋时留在当地的汉人后裔,当然,也有后来陆续迁移过来的一些汉人。
狮城的罗老爷祖上可以追溯到郑和下西洋时期,不过,原先罗家是在马六甲居住,自从马六甲被葡萄牙人占领之后,罗家就搬到了狮城,在狮城也有一百多年,狮城的居民可以不知道城主是谁,但没有人会不知道声名赫赫的罗老爷。
罗老爷名叫罗升龙,不过,无论是他的家人还是当地的官员,朋友,一律称呼罗升龙为罗老爷,久而久之,罗升龙的这个名字除了祭祖时要用到外,基本上用不到了。
在罗老爷祖上没有搬到狮城之前。狮城可以说完全是一片荒芜,岛上地居民多数只过着渔猎的生活,开垦的田地不足千亩。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里属于罗家地良田就达数万亩,罗家还控制着一支近千人的船队。依附于罗家的佃户更是有数千人。罗家光家丁就有数百。如果遭到敌人地进攻,甚至可以组织一支数千人地军队。
这样地一个大户人家,谁也不会料到竟会为数千里之外的大唐效力,毕竟大唐虽然是故乡,可那已是数百年之事,罗家早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实在没有必要冒险。
早在大唐南海舰队组建时期,大唐情报部就四处出动,隐藏在商队中,到处在南洋各国寻找线人。不过多是资助那些比较穷苦的汉人在当地扎根,毕竟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忠诚可靠,为此,大唐对外情报部每年花在南洋各国的银币就高达二十多万。
不过,这些都是值得的,短短数年间,南洋各国几乎都建立了大唐对外情报部地据点,内部编置人员四百多人,外围人员更是高达数千人。
只是这样的人毕竟发展时间太短,很难得到高层次的情报,象那些早已在南洋扎根的汉人又多是家大业大,一切以家族为重,不愿为大唐情报部效力,当初传来罗老爷愿为大唐工作时,情报部大喜过望,派人第三号人物贺小风亲自秘密到达狮城,面对罗家家主,许诺罗老爷日后立下大功,会协助罗家成为狮城地城主,如果愿意回到大唐生活,至少也会封一个六品以上的官职。
此时的狮城隶属于柔佛,柔佛的历史几乎和罗老爷家来狮城的历史相同,柔佛第一任苏丹马末沙原是马六甲的苏丹,但曰,年马六甲被葡萄牙人占领后,他就逃到柔佛,并创立了一个新的王国。虽然如此,但柔佛苏丹还是一直作出努力,企图从葡萄牙人手中重新夺回马六甲。
禀承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此次对马六甲攻击的荷兰人就有柔佛派出去的向导,非但如此,柔佛还出兵切断了马六甲陆路对外的联系,柔佛想帮着荷兰人攻下马六甲后,能重新将马六甲收为自己的国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