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唐对各国进口的物质品种也极多,如象牙、宝石、粮食、木材、椰子、水果、锡、窝燕……但这些东西要么量少,要么就是价格低。相比于他们的进口来讲,价值大大不如,南洋各国为止每年要多支付出近五百万两白银。再加上西洋各国的白银,现在大唐每年地贸易入超已达一千万两白银以上。
这就是放开海贸的结果,李鸿基充分体会了天朝地大物博的概念,难怪后世英国人要用鸦片来套取中国的白银,这还是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如今大唐这种情况誓必不可持久,李鸿基估计,再这样下去,不出数十年,全世界的白银都要集中到大唐。到时大唐再和谁贸易。
要形成良好的贸易体系,必须有来有往才行,李鸿基放弃了安京铁路原先三分之二枕轨用钢筋混凝土的计划,全部改成木材,并规定其中九成要向南洋各国进口,现在全国的木材资源其实很丰富,仅西伯利亚的森林资源将达到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而且都是数人合抱的优质大木,那里也不属于朝庭的禁伐范围,规定九成的枕木进口,并不是为保护本国自然资愿,纯粹是为了拉平与南洋各国的贸易顺差。
这一项计划一推出,南洋各国立即感受到了他的好处,中原历来有向南洋各国进口木材的传统,不过,多是名贵的木材,如紫檀木就是最好的例子,这种木材经过大明朝二百多年的进口,几乎使他在南洋绝迹,剩下的有也成不了材。
中原进口木料的另一个用途能造大船或盖宫殿的木料,这些木材的需求除非碰到一个穷奢极欲的皇帝,否则并不会太大,禁海时除了名贵木材,中原连造船的大木也不需要,而唐军进口用来做轨木的木料并不需要太大,只需平常的木头即可,南洋各国都可以出口,大唐光这一项每年就要花费三百多万银币,合银一百五十多万两。
这笔巨大的生意让南洋各国都得到了好处,但远远不足以抵销他们向大唐购买奢侈品,购买兵器的价格,为此,皇帝只能对大唐商人从南洋各国购买苦力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天,宋献策、顾君恩、洪承畴数个朝庭三品以上的大员,加上从刑部、户部、工部抽调出来的精兵强将十数人,围坐在太和殿的偏殿,正在热烈的讨论着番属法。
大唐已有了商法、开拓法、刑法、税法……但番属法和其他法律不同,这是一个前朝从没有出现过的法律,因此尽管这些每天天刚刚亮就要赶到皇宫,参与讨论编写这部番属法,废寝忘食十几天,众人现在还是神情亢奋。
宋献策这些朝庭大员倒也罢了,那些从刑部、户部、工部抽调出来的官员都是六七品的小官,参与这部番属法的编写,不但能让他们名声雀起,还能让他们直接进入重臣和皇帝的眼中,一举二得,无异于天赐良机口
大唐要制订番属法的风声早已传了出去,各个属国心思不同,都在千方百计的打听番属法的内容,无奈,番属法是在皇宫中制订,在没有出来之前。除了参与人员,就是大唐地官员也不知道。
与开拓法几乎是皇帝一手制定的不同,李鸿基只对众人交待了番属法的大致意向。就完全甩手不管,如今十几天过去了,众人还没有拿出番属法来回报。李鸿基自己也甚为好奇。这天终于决定亲自去看看。
李鸿基带着两个皇子。由御书房直接走向太和殿,李杰和李智两人虚岁已年满六岁,到了懂事的年龄,皇帝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陪他们游玩,有时处理政事也把他们带着身边。
如今宫中又添了数位皇子、皇女,不过。他们年龄还小,都由他们的母亲和一大堆奶妈,宫女围着,皇帝自然没有那么多精力陪他们。
李鸿基带着两个皇子一起。走到了大门口就停了下来,他并没有急于进去,而是停在门口,静静地听着各人对番属法地看法。
宋献策三人其实只是负责把关,提一些建议,工部和户部地官员也是如此,各条法律还是由刑部抽调出来的官员来拟定,毕竟他们才是真正的精通法律。
此时刑部员外郎江浩正在大声的念着番属法的条文,江浩是大唐第一次科举考试明法一科的状元,如今数年过去了,已是刑部地六品官员,要是外放,起码也是一个知府以上,在这些抽调出来的官吏中,江浩起主要的起草工作,他本人精通历朝历代的各种法律。自然是番属法主笔地首席人选。
“番属法第五条:各个属国必须每年向大唐进贡国库收入的一成作为贡品,番属法第六条:宗主国有权向各个属国驻军,驻军的人数由宗主国确定,驻军所需军费由番属国提供。番属法第七条:对来自于宗主国的货物,番属国不得设卡收税,不得找理由留难。番属法第八条:番属国国王的变更必须经过宗主国的确认,否则无效。番属法第九条:……”
听到这里,李鸿基不由咳了一声,这些条约条条都是对宗主国有利,而番属国一旦接受了这样的条款,等于完全失去自主,也有违李鸿基的本意,急忙打断。
众人听到咳嗽声,扭头一看,皇帝就站在门口,急忙离座,拜见皇帝和两位皇子,李鸿基连忙让众人起身,扫了一眼江浩:“江爱卿,番属法完成的如何?”
江浩见到皇帝还记得他的姓氏,心中大感自豪:“回皇上,臣等已经完成,再经过三位大人同意,就可以呈给皇上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