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了。
林靖文默念着,道:“赵爱卿,我大唐现在军备如何?”
赵没想到林靖文突然问这个,愣了一下,随即大喜:“大王,可是兴兵在即?”也是。都五年没打大仗了。那些将军都闲得快发疯了,包括赵在内。
林靖文翻了翻眼睛,没有回答。
赵嘿嘿一乐,兴奋地道:“大王尽管下令便是。这五年来我大唐全力休养生息,虽未兴兵,但全民皆兵之下,枢密院对民夫的训练从未断过。”乃正色道:“禀大王。国策所定。我大唐之民自幼长于马背,配弯刀。背强弓,多习技击之术,因此,凡我大唐之民皆可为兵---现我大唐有羽林二十七万众,皆为弓骑,另宿卫三万,为陌刀手;此外尚有折冲府兵四十六部,一部五千人,总计二十三万人;预备役之丁足有百万。其中,宿卫全军驻扎在辽阳,羽林有十万骑驻扎兴中府,有六万骑驻扎在沈州,因鸭渌府多女直,故而亦有两万羽林弓骑,其余兵马皆在辽阳;而折冲府兵分散各地,其中鸭渌府、兴中府和辽阳尹居多。大王,五年生息,现我大唐兵甲齐备,粮草堆积如山,大王兴兵正其时也!”
林靖文目视西方,悠悠地道:“是该兴兵了,时间长了,有些人都已经忘了我大唐兵甲。”
赵撇撇嘴。原来,这两年辽国缓过气来,加上金国在北方不断进攻,耶律延禧干脆不顾面皮,舍弃了上京临湟府,将上京地兵马全部调到中京,又不顾民生拼命征兵,居然被他又征到了几十万兵马,虽然这些兵马不怎么靠得住,训练少军械不足不说,军心更是不稳,但怎么说耶律延禧觉得自家现在又是“兵强马壮”了,这两年对大唐地态度又强硬起来,而且多次派小股兵马试探进攻兴中府----辽国是该好好收拾了,或者,灭其国正是时候。
一时间,众人想法不断。
林靖文思付片刻,抛下一个重磅炸弹:“寡人准备更改国号。”
啥?更改国号?是我们听错了还是你说错了?国号这东东是能随便更改地吗?
“立朝之初就有人劝谏寡人,以唐为号并不合体制,也不合礼,当时朝廷新立,百废待兴,寡人也就没讲究那么多。而现在,记得立朝之初寡人对你们说过地话吗?先唐时代,汉人的国土东起大海,往西直达天山,安东、北庭、安西、安南,北至小海,南方直抵红河流域,汉人从未有如先唐之盛,天可汗的威名传遍万里疆土,其声势何其浩大!”
“秦王朝始建汉制,可谓汉人的第一王朝;汉朝驱逐匈奴三千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军威鼎盛,是汉人的第二王朝;而先唐,则是我汉人的第三王朝。现在,寡人欲建立汉人地第四王朝,明!”
“日月不灭,永照大明!”
“汉人地第四王朝就是大明朝。”林靖文环视众臣,意气风发,“中原地宋朝是靠不住地,懦弱不堪,中原的宋人两百年来都是仰异族鼻息而苟且偷生,汉人的未来不能靠他们,而是靠我们。诸君,五年生聚,我朝现在兵强马壮钱粮如山,正是兴兵之时也!我等当征伐四方,尽复先唐领土,契丹人,女直人,高丽人,室韦人,乃至蒙古人,都将倒在我们的铁骑弯刀之下。不仅如此,我等还要一直打到安西北庭,越过天山,打到夷播海,征服两河,西边的大食人在三百年前给我们汉人的耻辱我们现在要全部奉还给他们,我们要让大食人在我们的铁蹄下呻吟,一如三百年前他们对唐人做过的那样。诸君,一定要努力了,我等定不能负第四王朝的威名,重振汉家声威。”
众人听得热血沸腾,炙热地目光纷纷看向林靖文。
林靖文命女官取出一面旗帜,太阳月亮旗,合起来就是一个“明”字。“只要太阳照耀到地土地就是我们汉人的土地,只要生活在月亮之下的人就是我们汉人的臣民。日月不灭,永照大明!”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十章 日月不灭,永照大明(下)
按照汉人的古制,只有黄帝有熊氏的后裔才有资格称“天子”,夏商周三朝的君王可以,秦王也可以,但汉以后的皇帝从血统上来说已经没有了自称“天子”的资格。当然,要是脸皮够厚的话,“血统”这玩意儿怎么着都是能找到的,刘邦这个地痞流氓出身的货不都找到了么。
这种制度一直传承到了三国魏晋时期。之后五胡乱华,那些胡人冲进中原之后,一部分人拼命地自称炎黄之后、夏人苗裔之类的,以寻求称王称帝的合理性。但大多数的胡人怎么扯也不可能跟有熊氏沾上边,于是,为了巴结自己的主子,那些卖国比吃饭更简单的儒生就创造了另外一套“天子”说:感生帝说。这种学说认为皇帝的祖先是感受了天上五帝的精气而降生的,也就是说,皇帝是五帝之一托生,于是,皇帝又可以自称“天子”了。
现在是宋朝,又诞生了另一套“天子”说,当然,这种新的学说直到两百年之后的明朝才真正应用起来,现在嘛,使用的仍然是感生帝说。
当陆青城偷偷地跑来找林靖文的时候,林大官人还真是纳闷,这厮咋这么偷偷摸摸的,想干嘛?
却不想,陆青城一脸鬼祟却又正经非常地劝他找个感生帝,也就是说,大王啊,你快选一个,看看五方大帝之中哪个看着比较顺眼。你就自称是他地托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