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汉生指南_白竹猪【完结】(345)

  更为温和民族政策,完全不在张涵的考虑之内。在他看来,两个民族比邻而居,时间久了总会有各式各样的矛盾产生激化,从而导致战争。想到此后千百年里,那死于民族间冲突的人,数以亿万计之多,张涵就心安理得了。说的极端一点儿,就算将鲜卑、乌桓、匈奴、羌人等全部杀光的话,也不过是数百万人而已——与前者相比之下,堪称九牛一毛,不足挂齿。而且,张涵也给出了出路——如果加入帝国,张涵一视同仁,他们整体生活水平都会有一个显著提高。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想来顽固不化者终究是少数。

  张涵YY着大汉国具备了美国的地缘优势时的发展前景。想想看,大汉周边没有了外来威胁,偶尔的内战也不会影响文明传承,建立起一个华夏的世界指日可待。当然了,这一指,可能需要几百年之久,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张涵的好心情。有句话说的好,成功不必在我。无可辩驳,是他张涵奠定了万世基业。

  正在张涵准备继续发挥自己梦想的时候,戏志才已是忍了又忍,终于忍无可忍,他咳嗽一声,打断了张涵的话:

  “主公,我有一个疑问,不知你能否解答?”

  “哦……”

  张涵停顿了下,他觉察到自己有点过于兴奋了。戏志才不待张涵说话,便继续说下去:

  “主公,武帝扫平了漠北,匈奴人一败涂地,鲜卑、乌桓都不成气候,占领漠北乃是举手之劳,可为何武帝不占领那里?”

  这不是问题,张涵很想这么说——漠北苦寒之地,原来无法生存,可现在有棉花、煤炭和火炕,应该不会有问题了。不过,戏志才可不是一个无的放矢之人,他这么说必然是有着自己的考虑。

  冰冷的水从口中一直凉到肚子里,带走了张涵的最后一丝浮躁,关上车窗,车厢里重新成为一个封闭的小天地……张涵想到了自己的疏漏之处。

  “文臧,你是说,北地苦寒,汉民不愿意去那里生活……”

  北地不是无法生存,鲜卑人能够生存,汉民就一样能够生存。可是,没人愿意生活在苦寒之地。大规模强制移民,根本不可能。不谈是否会激起反抗,单是财政开支就是难以承受之重。而没有大批移民,那里就永远不是帝国领土。

  戏志才微微颌首:

  “不错!主公广施仁政,免徭轻税,青冀幽并四州之民无不欢欣雀跃……”

  “这个……”

  张涵哭笑不得,戏志才可不是在夸奖他——原来的时候,汉民但有办法,也不会愿意去塞外生活,而今的生活比原来还要好上许多,难道还会有人愿意去吗?

  答案当然是,不愿意!

  主政多年,张涵也有几分心得,对民众的引导,无非是威逼和利诱。威逼就不要说了,苛政猛于虎,把民众逼得逃亡塞外,那是桓灵二帝的本事,张涵无意效仿……

  “文臧,如果我宣布:在塞外定居者,1000钱可购得的土地,放宽至1000亩。你觉得,可否……”

  “主公,”戏志才踌躇了下,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到。“也许吧……”

  大汉国内乱不止,人口巨减,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人口将跌至三千万以下,刨掉一千万城市人口,只有两千万,即四百万户农户。再考虑免徭轻税的政策,可以断言,毋须远出塞外,就能够生活的很好。而在一望无际的荒野开荒,吃苦头则是必然的结果。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

  戏志才保留他悲观的看法。

  “算了!到时候再说!”

  总会有办法的,张涵安慰自己。

  “文臧,我们还是说说上谷乌桓吧!”

  四月十一,上谷乌桓的大人、小帅们济济一堂,齐聚在难楼的大帐之中。

  难楼咳嗽一声,帐篷里嘈杂的人声,渐渐安静下来。难楼担任大人二十多年,在部落里还是颇有威望的。扫视了一周,难楼对众头人的态度很是满意。自从那日收到消息,张涵亲统大军北上,讨伐辽西鲜卑,要求乌桓出一万骑兵。难楼就清楚,自己没有选择,只能出兵,配合着汉人大军一起对鲜卑作战。

  说起来,难楼对此也不反感。反正,上谷乌桓多少年来,始终是站在大汉国这一边的。现在,大汉国强盛了,难楼当然更不会有其他选择。再说,勾结也好,战斗也罢,一切都是为了生存。辽西鲜卑觊 上谷已久。假若张涵没有进占幽州,并重建护乌桓大营的话,恐怕他们早就与辽西鲜卑开战了。

  出兵归出兵,在此之前,难楼还要统一众人的态度,确认一下各邑落出兵的人数。此时此刻,汉人对牛马的需要,是多多益善,出兵其实没多大意思。不过,车骑将军特意通知,不出兵显然是不行的——寄人篱下,是要识时务的。而且,出兵自然也有出兵的好处。部落里遣返了汉人奴隶,部族里也有些缺少人手。出兵抓些奴隶也好。

  想着这些有的没有的,难楼站起身来,大声对众人说:

  “鲜卑轲比能等桀傲不逊,勾结阎柔,屡屡进犯,今车骑将军亲统大军欲行征讨,命令我等出万骑相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