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涵挥师向南,天下为之震撼。如若是在平日里,十有八九徐州、兖州和豫州会团结一致,以对抗张涵。现如今,袁绍能把军队喂饱了就不错了,哪里有能力兴兵救援兖州。即便三州不约而同,一起出兵,张涵只要拖下去,就能把诸侯联军拖垮了。
总而言之,张涵储存了大量的粮草,足以支持大军一直战斗下去——秋天不胜,就打到冬天;冬天不赢,便战到春天,胜利是可以预期的,如此而已。
“噗呲~”赵夏忍不住笑了起来,“天命所归?”
赵夏不怀好意地笑笑,盯着严方的屁股,打量个不停。
天命所归,近来是有流言称,张涵天命所归,还有人献上了玉玺。不过,这种事情只能骗骗傻瓜。说到这个,赵夏还是很佩服张涵的,真是明智!有人趁机上书言事,建议张涵取汉室而代之。被张涵断然拒绝,上书者被杖责免官。此事轰动一时,时人都以为张涵忠贞不渝。赵夏则恶意揣测张涵——时候未到!
赵夏的目光灼灼,太猥琐了,严方不由自主躲闪了下,才回过神来,忍不住悲愤已极,白净的脸膛涨的通红,转身就要扑过去:
“赵夏,你这厮太过无耻!我,我……我与你拼了!”
赵夏随手比了个兰花指,朝着严方一指,掐着嗓子说道:
“来呀!”
严夏身子一颤,立刻僵在那儿,汗毛都竖立起来了:
“去死!你这个死龙阳!”
严方一脚踢过去,赵夏早就闪开了,罗刚在旁边笑的直打跌,严方恼羞成怒,又无可奈何:
“真是服了你!害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笑闹了一会儿,还是严方先发现了问题:
“不对,小亮怎么不说话?睡着了吗?”
严方探头一张望,张对上诸葛亮的俩大眼睛,便讪讪然退了回来。
“睡啦?”赵夏问。
严方一呶嘴,“没!”
“没有怎么不说话?”
“那我怎么知道?”
……
眼看这二位说起来没完,诸葛亮长叹一声: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停!小亮你不能换首诗吗?来来去去总是这一句……”
“……”
诸葛亮怔怔地坐在那儿,没有说话。《梁父吟》描述的是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诸葛亮自幼胸怀大志,希望能够像晏子一样安邦定国。也希望自己警惕三士的下场,不要为功名利禄所迷惑,而白白丢掉了性命。
“小亮,你说说,我们说的,谁对,谁不对?”
严方没有注意到诸葛亮的失神,契而不舍地追问不休。诸葛亮晃晃脑袋,这才清醒了几分。年轻人的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转眼过后,他又觉得自己的感伤有些莫名其妙了。
转过身来,诸葛亮朗声笑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有什么可说的?”
诸葛亮可不是说行事不择手段。老子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慈,他对待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而赵夏、严访和罗刚观点不同,不过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而已。
赵夏微微摇头:
“小亮这话可不对了,凡事也还是有仁与不仁?”
诸葛亮不由笑出了声:
“是啊,既然如此,你们还有什么可争辩的?”
严方欢呼了一声:
“怎么样?小亮支持我吧?”
诸葛亮倒未必是赞同张涵的行事,以他观来,张涵的不轨之心历历在目。但张涵所作所为,的确令百姓得了好处,其行仁政是无可置疑的。当然,在诸葛亮看来,张涵若非运气极好,那便是神仙点化了。尤其是炼金术,极为关键。若没有炼金术,张涵想行仁政,也肯定不能如此削减赋税、免除徭役。换句话说,百姓们的生活也就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这么大的改善。
赵夏无言以对,再不喜欢张涵的人,也不能否认,张涵是在行仁政。也许张涵在枝节上,不是很符合儒家的思想,但就整体而言,张涵行的必是仁政无疑。从某种意义上说,张涵是站在道义的至高点上。
罗刚见状,岔开了话题:
“小亮,你刚刚在想什么?想的那么入神?”
“也没什么……”
诸葛亮嘀咕了句,他蜷起双腿,膝盖抵在胸前,双手抱膝,一幅若有所思的模样。
“什么?”诸葛亮的声音太低,罗刚没有听清楚。
事情也没什么不可以说的,诸葛亮摇摇头,朗声说道:
“也没什么,我是在想毕业后的去向……”
“不会吧!”严方很夸张的比划了一下,“毕业还要好久呢?”
“也没多久了,今年都是第三年了,以小亮的水平,明年就可以申请毕业,即使想多待,最多也就待到后年……”
因为是公费的学舍,所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年限,都会有所限制。当然,也可以跟随张逸继续学习下去,那就要转入私学,缴纳学费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