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要奋发图强,今年乡试一定会榜上有名。”张胜坚定道,看得出他是深受刺激了,张信对此持乐观态度,说道:“你有这样的信心当然是好的,不过也要注意方法啊,不要学人家头悬梁,锥刺股自虐啊,”
张胜哭笑不得说道:“人家贤人好好的励志之举,让你给说成自残了,不过你放心,我最多是闻鸡起舞而已,要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张信鄙视说道:“说白了还不是怕痛,亏我还提醒你有悬梁刺股这招呢。”
“不是不让我用的吗。”
打趣几句,然后张胜再说说州学的情况,袁方和孙进的消息,最后说明了来意:“信子,过两天就是十五了,除夕你不能回村,上元节应该有空了吧。村里人很想念你,希望你回去一躺,可以吗?”
张信沉默了,片刻后说道:“嗯,你先到我房里住一晚,我马上向兴王请假,今晚我们要秉烛夜谈,明天一早出发。”
“好的,我也想看看你住什么地方,到底有没有吃苦。”张胜笑道,语气却透着真诚,张信笑笑,径直带他到自己居住的小院,一路上王府的景色让张胜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直呼不虚此行。
安顿好张胜后,张信直接走向兴王书房,他已经摸清兴王的作息时间,知道他这个时候一般会在书房里看书,所以说古代的人娱乐生活真是极度缺乏啊。到了书房前,张信让一位仆人去通报,不一会兴王有令请他进去。
“见过王爷。”张信向兴王行礼道,对于兴王张信还是蛮敬重的,毕竟像兴王这样不鱼肉乡民的藩王实在太少了,虽然不知道是否真心实意,起码名声还不错,这说明兴王治下百姓过得还是可以的。
“嗯,张胜来了,你不好好陪他聊聊天,来找本王所为何事?”兴王注意力从书中移开,抬头向张信道。对于兴王知道张胜的到来,张信也不觉得奇怪,毕竟兴王府上下有什么事情兴王都了然于胸。
“你可是来请休的。”不等张信回答兴王就径直说出自己的推测,语气很肯定。张信微微一笑,奉承道:“王爷慧眼如炬,正是如此,过两天就是正月十五上元节,我想回去探亲,万望王爷恩准。”
“思乡乃人之常情,本王岂能不准,不过世子功课也是重要的,你要快去快回,不要耽搁。”兴王突然语气一转,说道:“张信啊,教导世子你辛苦了,数月来你的努力我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等下你到骆管事那领这几月的束修,给家里添置点东西吧。”
终于发工资了,张信很感动,还以为是免费劳力的呢,眼眶里转着泪珠,兴王还以为是自己说的话打动了张信,不由大为得意,心想就算张信怎么有才学,还不是一个小孩,几句话就可以收买了。
“谢谢王爷。”
张信道谢完毕正想告退之时,兴王突然说道:“唐宋八大家这个称呼可是你想出来的,本王觉得很贴切。”张信迷糊了,不明白兴王说些什么,忽然醒悟过来,这不是前阵子自己授课时对朱厚熜所说的吗,兴王提这个做什么。
“自从前朝朱右先生攥成《八先生文集》后,世人都没有想到用唐宋八大家来称呼他们,只有你想到了,不错,韩柳苏王等前人文风相近,文章已经大成,以大家之称非常合适。”兴王笑道:“张信,你不愧是个聪明人啊。”
张信糊涂了,难得现在还没有这个称呼,闻言说道:“王爷过奖了,这不过是一时之得,算不上聪明。”兴王轻轻一笑,也不理会,续而说道:“张信,这八位先生中你最佩服的是哪位,为什么佩服他,说说原因。”
张信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兴王扯这个做什么,想了一下说道:“我最佩服的是苏洵,三字经有云: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我很敬佩他这种精神。”
兴王大讶道:“本王还以为你最敬佩的是苏轼呢,熜儿说你很推崇苏学士。不过也好,这更说明你是个聪明人,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好了你可以下去了,回去收拾一下,别让张胜久等了,本王就不送了。”
“王爷,这样放他回去恐怕有些不妥当啊。”陆松目送张信远去的背影,从书房角落里走出来对兴王说道。兴王笑而不答,说道:“陆松,你可知苏洵的生平事迹?”
“卑职不知,还请王爷赐教。”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是四川眉州眉山人,少年时屡屡应试不举,据说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后经当时权贵的荐任才得以致仕。”兴王解释道:“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生了两个与他一般有才学的好儿子,真令本王羡慕。”
“这何张信有什么关系?”陆松弄不清楚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变得迷糊起来。
“还不明白啊。”看着迷糊的陆松,兴王只好耐心说道:“张信说他佩服苏洵,不就是想说他希望在这次科举失败后,求助于本王,推荐他进仕途。张信不错,未算胜而先算败,为自己谋一条后路,所以本王就说他是个聪明人啊。”
陆松有点明白了,但是还是感到疑惑,说道:“那张信如果说他佩服的是那个苏轼呢,王爷该怎么做啊?”兴王冷笑道:“如果张信真的和苏轼一样,一肚子不合适宜,不识时务,怪莫要怪本王翻脸无情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