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最后一道长城_白山大郎【完结】(96)

  文上贵插话道:“听说弟兄们出事,苏宫保心里很难受,罚了自己半年薪俸用来修炮台,还罚自己上山陪弟兄们拉五天炮,又怀疑番鬼整蛊,特意请来小师父作法驱邪。”

  李福南感动地说:“苏宫保日理万机,年纪又大了……宫保大人放心,再苦再难,我们也一定把大炮拉到山顶。”

  苏元春暗暗欣喜:“你们都是老兵,在弟兄们中间说话比我还响,拉炮的事拜托各位了。等会做完法事开始做工,今晚有狗肉,如果能拉上一尺,我请弟兄们喝酒。”

  装神弄鬼是德仔的强项,他头戴毗卢帽,身穿太极袍,轻车熟路地同几位“徒弟”叮叮当当地敲打一阵,又将狗血绕着炮台洒了一圈,郑重宣布蛊虫已除,法事圆满结束。

  苏元春认真检查过撬杠纤绳,让人把沿路浮石清除干净,又在炮身下垫好圆木,才下令动工。兵勇们见大帅到场督阵,又听说他要请喝酒,士气倍增,几百人前拖后撬,一口气干到天黑,把三门大炮挪够一尺才肯收工。苏元春果然不负前言,派人到山下弄尧村买来米酒,任凭兵勇们开怀畅饮。

  尽管士兵们不让苏元春过于劳累,五天里他却没少出力。虽然腰酸腿乏,胸胁和膝部的旧伤也隐隐作痛,仍然感到心情舒畅。好些年没同士兵们吃大锅饭、睡通铺觉了,跟这些生龙活虎的年青人混在一起,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

  第八十三章 情报官贝利

  龙州虽是边陲重镇,却因地僻人稀、兵祸连年,只有两家规模不大的民办书院。随着边境人口逐渐增多,为了向军民子弟提供读书习文的场所,苏元春与蔡希邠共同发起并各捐款一千两俸禄,发动文武同僚捐资创办了龙州同风书院,又指拨一片八角林,以其收入作为书院的膏火费和日常开支。

  落成典礼过后,负责筹办书院的赵荣正引着客人在书院里参观,帐房先生匆匆走近,对他耳语几句。赵荣正板起脸:“不收,叫他回去!又没发帖子请他,来凑什么热闹?”

  苏元春问:“纪常兄,跟谁这么大的仇呀?”

  赵荣正哼一声:“方苏雅不知怎么打听到书院落成的消息,带了银子前来贺喜。我们又没有给他下请帖。”

  “雷公不打送礼人嘛,况且还是洋人,不给人家面子总不对吧?”苏元春向帐房摆摆手,“请他进来,礼金照收。”

  赵荣正道:“方苏雅到龙州以来,有事没事拿着照相机满街乱窜,到处同人套近乎,看来不是什么好东西。”

  苏元春笑了:“这些洋人谁是好东西?书院不是连城要塞,怕人家偷窥军事秘密。人家不过想同我们套近乎而已,以礼待人嘛。等会开宴,别忘了把他安排在我身边。”

  帐房先生很快把方苏雅及随员贝利引到苏元春面前。

  方苏雅在龙州住了好些日子,基本掌握了中国礼俗,汉话也颇有长进,学着中国人的样子作揖道:“你好,我的朋友宫保大人。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领事馆新来的馆员……”

  “方先生别来无恙!”苏元春拱手还礼,上下打量贝利,“我们见过面对吧,贝利先生——你不当情报官了?”

  “是,将军阁下!”贝利双脚叭地并拢,突然想起现在的身份,便没有行举手礼,也拱手道,“我已经不是军人了。”

  德仔站向贝利瞟了一眼,见他也在注视自己,微笑着点了个头,算是打过招呼。板那村那场虚惊他给足了面子,否则让阿森抓到陆岸坐几天水牢,脸面就丢尽了。

  “哦……”苏元春转向方苏雅,彬彬有礼地说,“方先生,按中国人的习惯,有身份的绅士都要有印章,我亲手为你刻了一方,改天让人给你送去。”

  方苏雅道:“谢谢宫保大人。”

  苏元春热情地拉住他的手:“都是朋友,别客气。我们随便走走,看看书楼,看看崇德祠……”

  贝利和德仔并排跟在二人身后,趁无人注意,贝利悄悄地说:“阿德先生,我给你带来了阿兰小姐的最新消息……”

  德仔猜不出这位前情报官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装着没有听见,扭过头同走在旁边的董乔说一些无关的闲话。

  苏元春漫不经心地问:“方先生在龙州住得惯吧?”

  “还好,龙州这地方不错,气候好,空气清新。”

  “有什么困难,随时对我说。一回生二回熟,见过几次面,就成朋友了……”苏元春不痛不痒地同方苏雅聊些风土人情方面的题外话,却在心里作好了接招的准备。

  方苏雅果然言归正题:“困难倒是有一个。目前两国勘界正在进行,因游匪猖獗,又有海士先生不幸遇难的先例,西威仪先生要求允许由我国自行派遣保卫人员……”

  “今天是朋友聚会,莫谈公事。再说勘界的事不归我管,改天你同蔡大人说吧。今天天气不错,万里无云啊。”苏元春打着哈哈,其实这事他已暗令蔡希邠一口回绝,

  方苏雅吃了闭门羹,只好收起这个话题。参观过后照例是分席聚宴,然后拱手作揖互道后会有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