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凉州,到了甘州地界,就见到了远处雪山皑皑,近处湖泊河流纵横的塞外江南景色,四人无心观赏风景,赶着报到,决定不进甘州,直接去了大马营草滩的汉阳堡。
四人驻马高岗,远远望去,擂圆形的汉阳堡宛如一只伸张四肢的乌龟,每道城门都修了外凸的瓮城,高高的碉楼像值守的大唐军士,瓦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守卫着这片洒满繁星般花朵的草滩。
封常清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神色,马鞭前指:“看见没有,伏波王的守城战法,把城墙,碉楼。里坊巷道视为地理,提前疏散那个区域的百姓,先处战地,将敌军诱进来打,哈城之战,千里镜早将吐蕃军的调动瞧个一清而楚
张巡在四人中悟性最高,瞧着天空的飞鸟白云,忽聚忽散,心有所得:“用兵之法,云合鸟散。变态百出,伏波王用兵,不是墨守成规,不依古法,而是守中有攻。以攻代守,以麻痹和诱敌为手段。出其不意地进行设陷,偷袭,反攻。以此达到攻守的目的
这番话把封常清听的暗暗吃了一惊,瞧着张巡的目光已大不一样,赞赏中带着惊奇之色,这样的聪颖少年如果不入羽林武学,简直是太可惜了。
四人在开满紫花首蓉的河边下了马,洗去脸上的疲累和旅途的风尘,恢复了精气神儿,这才呼了口气。信马由缰。向汉阳堡缓驰过去。
到了城门口,不禁吓了一跳,嚯,好长一条的队伍,四人牵着马随着队伍缓缓前行,前后一瞧。多是年轻的面孔,一张张脸上满满都是建功立业的憧憬,打听了一下。原来是大唐各地来投羽林武学的。
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河西汉阳堡都设有羽林武学,按正规的程序,在长安洛阳学习一年,优异者远赴河西,在边疆中实习一年,调入边军听用。眼下河西陇右青海之地移民屯边,大唐军在星宿海集结,眼看战事又起,长安洛阳的羽林武学生只要开了学籍证明,有教习的举荐书,就可自行赶赴河西汉阳堡。其它道州也设有羽林武学的招募点,由一些伤残的河西军老卒管理。所以,有志建功立业的良家子冲着大唐伏波王的名望,从四面八方聚拢到这河西汉阳堡,应募长征健儿。
跟随伏波王东征西讨。为大唐开疆扩土,将这一腔子热血洒在边庭!
第三卷 河西大将 209.开牙建府
※以好不容易丝验了凭籍路引,四人缓缓进了瓮城,张巡转心愕绷,眼前仿佛现出敌军攻破城门,陷入这瓮城之中,四面箭矢如雨,平射过来,城门口插木滚石砸下,断了敌军后路的场景…那该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啊,正陶醉其中,忽然听得一片如雷的欢呼声从城门外传来:
“伏波王,伏波王!”
人群滞留在城门内外,顿时骚动起来,慌得城门校尉指挥着手下,一边疏通弹压,一边大喝:“都是羽林武学生。没个规矩是不是?”
“兄弟们,列阵。恭迎伏波王,让他瞧瞧羽林武学生的精气神儿!”出身安西将门的田承嗣见惯了这类场面。振臂大声呼喝。
封常清紧挨着站了过来,与田承嗣并肩战在一起,接着是个身高将近六尺的关西青年靠了过来,虎背熊腰,凛凛一躯。封常清斜眼瞧去,心里老大不满,这位生得高大,像尊巨灵神似的,不是寒碜我吗?把我衬得不像个羽林武学生?正寻思,想换个地儿。可伏波王已经驱马进城。
前面几杆红旗半卷,十六名羽林亲卫开路,封常清瞧去,他们一身披挂的玩意不少。横刀、连弩、飞刀,马上还挂着短柄狼牙棒,箭匣,全是游斗的轻骑装束。
中间就是年轻俊朗的伏波王,身着墨蛟甲,一裘大红披风,微笑着左右顾盼,胯下是传说中的龙种聪驹,骨架高大,神骏不凡。
伏波王不是亲笔手书一封书信。要我以扫荡胡尘,建功立业为念,勉励自己,不以容貌丑陋,身有残疾自卑。想到这儿。封常清眼眶湿热,挺直了胸膛,朗声吼道:“羽林武学生,愿追随伏波王,守土开疆,煌煌大唐,让四夷臣服!”
本来瓮城里的羽林武学生久经刮练,并排而站,都已安静下来,被那个瘦弱的斜眼青年这么吼一嗓子,伏波王李岩立刻注目过来,一眼瞧去就不爽,这是谁托关系走后门,塞进羽林武学来混日子的,生得这般歪瓜裂枣的,有什么用,倒是他旁边那位,好一个关西汉子,未来的陌刀将。
不过,那疼弱的斜眼青莫眉宇间好似有股子精悍味儿,倒显得不同一般,瞧他一身灰扑扑的风尘,路上没少吃苦头吧。能咬牙撑下来,应该也不是什么废材点心。
这类自卑青年。性格偏激,千里迢迢来到汉阳堡,得过去和他说几句,才能让他对我俯首贴耳,起了效死忠心,想到这儿。李岩轻勒右侧马缰,马头一偏,到了封常清面前。
“这位兄弟。你叫什么名字?那要人?一路赶过来也累。路上花了多久?”李岩骑在龙种背上,虽然居高临下,但询问的态度极为亲切,让人如沐春风。
封常清没想到伏波王会过来与自己说话,一时受宠若惊,幸好他反应够快,立马腰板儿挺得笔直,行了个武学军礼,大声答道:“长安羽林武学,军神堂弟子封常清,和好友田承嗣,杨利,张巡一骑双马,用了二十天时间,从长安飞驰到了汉阳堡。”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