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戏天宝_随逸【完结】(424)

  那官员冷笑:“这么重要的日子都能迟到……”官员抬眼看了看赵志,脸色顿时一变:“这么重要的日子都能迟到,可见公子定然是胸有成竹了!赵先生,您都来科考,怎么不通知下官?”

  赵志大汗一个。心道这家伙转话转的还真快,再仔细一打量,居然是那日请“禽兽”吃饭说集资建设娱乐城的饭桌上地一位。

  “哦,是你啊。”赵志记不起名字,笑嘻嘻地点点头:“我睡觉晚了,可以进去不?”

  “自然可以,自然可以,主考李大人。副考秦大人都在里面呢。”那官员猛点头。

  “那我就进去了哦?你帮我跟他们俩说一声。”赵志嘿嘿一笑,今日肯定是福星高照了。

  赵志进了国子监,那官员一路领着,直接就进了一个门前用红纸贴着“贴经”的考场。

  “贴经”是什么玩意?赵志纳闷道。

  其实赵志有所不知,这科举考试并不如电视上放地那样,唐代的科举不但考试名目多,种类也多,赵志参加的进士科考试就包括了一下几项:首先,帖经是在唐代科举考试中乃至学校考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考试方法之一。据《通典》卷一五《选举三》所记,“帖经者,以所(试)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即任取经书一页,将左右两边遮掩中间仅露出一行,用纸贴住其中5字不等,要求应试者将所贴之字说出或写出,与今填空题颇为类似。帖经是唐代常科贡举考试的重要方法之一。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各科考试,均考帖经。

  问义,是对经义的阐述回答类似于现在地问答题。应试者根据题目要求,叙述经书中的史实与大义。以笔答称为“墨义”,以口答称为“口义”。唐代在贡举常科,甚至在吏部选试中,多考试问义。明经、进士、明书、明算以及开元礼、三传、三史等科的考试中,都有问义。

  再有就是早上李林甫送来的试策题目了。试策是设题指事,由应试者做文章,颇类似于现今地命题作文。根据题目要求不同,又分为方略策、时务策、经史策等类型。如唐前期,秀才科试方略策,进士科试时务策,明经科试经史策。至唐后期在礼部常科考试中,普遍采用策问形式。策问是有相当难度地,它要求考生熟读经史善于观察、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对一些重大的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有独到见解,也要有较高地写作技巧、华丽的文采和鲜明的思想主张。

  这些东西,赵志自然不知道。赵志进了屋子,两个官员正在对面,赵志急忙递上名帖。那官员见赵志来了,点头道:“开始吧。”说着用双手掩住一张纸地左右两边。露出了中间的一行字,对赵志道:“开始吧。”

  “开始?”赵志好奇道:“开始什么?”说着好奇的盯着那中间的书目,只见上面写着:“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

  “回答出上下两句。”那官员眼睛也不抬,不耐烦地道。

  赵志傻眼了,无奈之下,只好敲了敲桌子:“你们抬头看看。”

  “看什么看?你脸上有花么?”那官员瞪眼道:“你答不答不答换人了!”

  “等等!”门口一声威严的喊声,确是那“禽兽”踱着方步走了进来。

  “秦大人。”那俩官员慌忙起身。

  “坐吧。坐吧。”秦斯人点点头,派头十足,赵志连对他使了几个颜色都装作没看见。气的赵志咬牙切齿。

  ”怎么样?今年的考子?”秦斯人指着桌子上的笔录道。

  “大人请看。”那俩考官急忙递过笔录本,递给秦斯人。

  秦斯人扭头过来,站在赵志身前单手靠在桌子上,装作专心看着笔录,腋下却露出了一个大空,那张考纸正在显露无疑。

  赵志一扫之下,顿时大喜,只见那纸上是这么几句: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者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赵志连忙默诵了几遍。确认自己记的差不多了,然后才微微咳嗽了声。

  秦斯人摇杆顿时一直:“今年的考子门都还不错啊。”

  那俩官员顿时附和:“是啊是啊。”

  秦斯人站起身来,仿佛这才发现赵志一般:“这位公子考完了还不出去?”

  “我还没考呢。”赵志牛B哄哄的道:“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者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秦斯人取出桌子上地纸一看,连连点头:“不错,不错,这个就记甲等吧。”

  那俩官员急忙取笔填了,冲赵志挥手道:“出去吧,去问义。”

  赵志这才冲秦斯人眨巴眨巴眼睛出了门。

  快乐到死(六)

  秦斯人摇杆顿时一直:“今年的考子门都还不错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