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前线穷开心(1)
---------------
6.1
壁上还贴有巴基斯坦女人的广告图片,
毫不夸张地说,这开放在阿富汗南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今天在食堂里吃到久违的鱼了!
算起来,来此两个多月,这才是第二次尝到鱼的味道。我本不是美食家,也不挑食,但伙食单调了,人就变得嘴馋。
战争时期,我们绝不指望每天有佳肴伺侯,实际上,军营的食堂也已尽力了,客观条件如此,岂可恣意挑剔?
在军营时,几乎每餐饭都是饮料配菜肴,菜肴中较多的是鸡肉、瓜菜、禽蛋等,餐后照例供应甜点,如蛋糕、馅饼。由于可口可乐或汽水喝了胀气,把肚子撑得不想多吃其它食品,但没多大功夫,肚子又饿,所以我通常只喝果汁。
有一段时间,水果几乎天天有,但大多数时候都是软烂不堪的,吃多了简直会翻胃。
至于米饭,那可真是难得一见了。
有时,我想起那香喷喷的白米饭,还直想淌口水呢!
实际上,食堂也有供应不足的时候,那时,我们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肚子问题了,所以,每次有人寄礼品来时,最受欢迎的是一包包的方便面了。
要是出军营外执行任务,那我们的进食真叫作既不定时也不定量了。我们曾经一连五天每天只吃一顿正餐,而所谓正餐,实则也就是方便面或者陆军野战袋餐。
袋餐用褐色纸袋包装,里头有饼干、果酱,几小包调味品,再一包面食或加工后没有原味的米饭作为主食,一袋重几百克。
主食要烧熟后才能吃的,操作并不麻烦:弄些许生水倒入不漏水的纸袋中,袋中一包密封的药剂产生化学反应,使水生温至八九十度,把整包主食浸煨在热水中,五六分钟后就烂了,这时便可以撕开包装食用。
因为是大家统一停下来加工,正正经经地吃,所以我们就称之为正餐。就这正餐,我们也都吃腻了,几乎是皱紧眉头吞咽下去。其它时候,感觉一饿,我们就一边前进,一边抓起牛肉干、巧克力等,送进嘴里,填一填肚子,补充能量。
明天又要出去执行任务。
照旧是下半夜时出发,二三个钟头后,我们进了坎大哈市。不知是这一段时间看惯了贫穷和荒凉,还是这儿真有进步,总之,这一回感觉中的坎大哈市比一个多月前好多了。
我们经过了据说是城里最繁华的商业街,这儿人不少,其中不乏闲悠悠逛街的。有人看到我们过来,避让到路边,向我们挥手致意,好像很有风度的样子。
我看到这条街上有两家餐馆,顾客中居然有妇女,不遮脸的妇女;还有一家理发店,经营的绝对是史无前例的新业务,不单修发型,还刮胡须。
我一眼瞄见理发店的壁上还贴有巴基斯坦女人的广告图片。
毫不夸张地说,这开放在阿富汗南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仅仅在两年前,妇女在公开场合是不允许露出颜面的,更甭说挂女人照片招摇于闹市;男子也不能剃胡须,违者要受法律惩治。塔利班的法律是极其严酷的,剁手砍脚乃至处死,有时仅仅只是因为一次小小的疏忽。
街上的店铺已全开张,有实力的店主老板还安放上音响,播放乐曲。
这要在塔利班时代也是被绝对禁止的。塔利班政权的文化宣传部长还曾亲自上阿富汗的主要公路,检查驾车者是否在汽车里收听音乐。
据说,当时的公路上设有很多检查站,行车过路的要逐站接受荷枪实弹的士兵的检查,一旦发现车上有录音带,士兵便会遵照严格的命令,亳不客气地没收录音带,而且驾车人还要接受割耳朵的惩罚。于是检查站附近就有了一道很特别的景致:长长的褐色录音带被扯出盒子,一条条,一团团,挂满了路边的栏杆,在风中飘舞着,缠绕着。
塔利班倒台了,阿富汗人以及来阿富汗的人便可以放心大胆地欣赏自己喜爱的音乐。
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6.2
澡盆在厚厚的沙层上滑行,留下一条辙,冒出阵阵烟,
也扬起了更多更浓的沙尘粉末,一会儿后他们便如同
刚从土堆沙洞中钻出来的一般
从坎大哈城出来,我们一排4辆车12人,前去台林卡村。
这段日子,我们几乎每天都去台林卡警察局听取汇报,交换情报,然后再去各个村庄开展工作,或在附近查勘地形,进行地面侦察。
我们进入了沙漠地带,但这里视线并不好,找着一条路,往前驶去,却是越走越窄,到后来,竟无路可走。
前边情况不熟,我们不敢冒险,排长便命令我们去了一处临时的前线兵营。
这营地是由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国民警卫队工程兵修建的,目前比较简陋,只是用沙袋圈住一大块地,里头设立了些工事,再搭盖几座帐篷。
这地点是我排一个多月前帮他们找上,再由他们选定的,此后就由我连派出一个排为这营地担任警戒,防范塔利班分子的袭击或部落武装的哄抢。
在这个地方建立的兵营,其中一个功能就是为我们的车和直升机加油或补充给养。
见到我们来了,那些国民警卫队士兵就像迎接亲兄弟那样亲切,特地打开大冰柜,请我们吃糖果,喝冷饮。
在酷热中奔波了一整天,流了不知多少身汗水,嗓子眼发苦,浑身燥热,汗腺几将干涸,此时灌几口冷冰冰的饮料,一股寒气穿肠过肚,那劲儿呀,真是爽透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