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今晚你应睡到蘅妹那里的。”
“我不管!还有小影和她睡呢!”
“好吧!让我去给蘅妹说一说,还有相公答应的,明天带我们去苏州,不许赖哦!”
“我知道了,你快去吧!”
第二天,李月起程前往苏州,接受浙东观察使韩滉的述职,之所以把与韩滉的会面也安排在苏州,是考虑让韦黄裳也一起参加会商。
李月的座船沿运河南下,除李月的主船外,另还有两艘兵船护卫,由王元楷与李即墨各领二百人于一前一后担任护兵,另外太湖帮也派出了大量的暗哨,防止李璘余党行刺李月。
江南一地虽曾有南朝的繁盛,但自隋、唐两朝以来,全国的经济中心一直在北方,开元二十八年之时,江南十五州的人口仅二十二万户,占全国的四十分之一,税赋更微不足道。天宝以后,北方数次大灾,李隆基命北方灾民就食于江南,使得江南人口大增,税赋也开始占到全国的半成。安史之乱后,北方百姓为躲避战乱,开始大举南迁,到乾元元年时,整个江南道已经达到一百二十万户,增加了六倍,而且现在仍然在猛增,虽然如此,但总人口在全国占的比重还是仅有一成。移民的大增,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开始大量出现,好在江南土地肥沃,水量充足,只要勤于耕种,就算赋税沉重,也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形。目前,全国的产粮和税赋重地主要集中在两湖、荆宛、关中、四川、河南、两淮、江南,李亨分割江南道、控制两湖、荆宛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李月以四川换江南东道仅十五州,对于李亨来说,并没有吃亏。
赵绿敏正在和李月谈论两岸的景色,李晨幼小,故没有随行。林之蕙正和李影窃窃私语,她俩都是第一次来江南,沿河的景色和民俗都让二人感到十分新鲜。
第二天上午,船已快到了无锡县,从无锡县进太湖,走胥江便到了苏州。李月正在给林之蕙讲述无锡的典故:“有锡出,天下乱;无锡出,天下清”故名无锡,林之蕙看着儒雅的夫君,眼里流露出迷醉的神色,连李影在一旁偷偷的笑,她也没有看见。
“夫君,好象有人在喊冤。”赵绿敏从后舱走了过来说道,今天她有点晕船,所以一直卧着休息。
李月点点头,他早就听见了,似乎是两个小女孩的声音,他遂下令道:“停船,靠岸!”
由于李璘初定,江南的吏治尚乱,地方官也多良莠不齐,地方豪强勾结官府欺凌百姓之事层出不穷,以致于拦轿告状之事时有发生。金陵、润州、常州的官员,李月早拜托岳父赵显推荐,所以还算不错,而苏州一带由于韦黄裳刚刚任职,尚来不及清理。
“报大将军,喊冤的是两个小女孩,为姐妹二人。”即墨过来报告道。
“带她们上来”
很快,两个小女孩被带了过来,这是两个不到十岁女孩子,姐姐约十岁左右,妹妹大概只有八岁,大一点的女孩见到李月,便立刻跪下喊冤,小一点的女孩则跟在姐姐身后,怯声声的跟着叫冤。
第二部 中唐旧事 卷三 此身向作江南士 第一百三十九章 疾苦
“你们是谁?为何叫冤?”
“禀老爷,我们爷爷原是中牟县县令蓝缜,爹爹叫蓝献,去年贼兵破城后,爷爷被杀死,爹、娘带着我们逃难到此,开了个路边茶摊糊口度日,一个月前,因交不起税,便向城里的点金当铺借了钱交税。
三天前,点金当铺的少东家来我家要钱,我爹无钱给他,他见我娘貌美,便叫手下把我娘抢走抵债,还放火烧了我家的茶摊,我爹上前与他理论,竟、竟被他们用棒子活活打死了……..!”说道这,姐妹俩抱头放声痛哭,赵绿敏三人在一旁听见,也跟着抹泪不止。
“你俩向官府报案了吗?”
年长一点的女孩止泪说道:“我们昨天就报案,可一个衙役大哥说,这样的事实在太多了,县官老爷根本管不过来,让我们别费劲了,他给了我一张破席,叫我们把爹爹埋了。”
“你爹爹的尸首还在吗?”
“就在那边”
“即墨,你去看看!”
很快,即墨回来说道:“前面有一口薄皮棺材,里面的人确实是被乱棍打死。”
“你们不是说只得一张破席吗?棺材是怎么回事?”
女孩闻言垂泪说道:“今天上午,地保说我们如果愿卖身给他,他就送我们一口棺材,并替我们埋葬爹爹。我爹爹也是个举人,死后却只能用破席裹身,爹爹生养我们长大,我们只能这样报答他了。”
“不要说了,即墨!”
“在!”
“你领一百人,速到城里的点金当铺将人犯给我抓来,把她们的娘也带来。”
“是!”即墨一招手,带领一百名李月的亲兵向无锡城跑去。
“王元楷!”
“末将在!”
“你去把无锡县把县令给我叫来,还有那个地保也叫来!”
“遵令!”
“相公,”李月一回头,见是妻子赵绿敏在叫他。
“夫人,什么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