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猛将关羽_天行健【完结】(33)

  杨仪闻言,尴尬地打着自己的脑袋说:“瞧我这记性!我在邮传见到有军师的一封信,就捎来了,方才见到军师却忘了。”

  说着便从怀里拿出信来,递给诸葛亮说:“信在这里,军师请看!”

  诸葛亮拿信在手,翻转着看了几眼,厉声地说:“这信有人拆看过!”

  杨仪闻言,惊恐万分,脑袋里立刻涌出一股热流,额头上也挂满了汗珠,他喃喃地说:“不会吧?我怎么没有看出来?”

  诸葛亮说:“只要信被人拆开过,不管他封得怎么巧妙,我也能看出来!”

  关羽也很紧张,却勉强地故作姿态,对杨仪喊道:“杨仪!信是你拆开的吗?还不从实招来!”

  杨仪惶恐地摆着手说:“老天作证!我确实没有拆军师的信!”

  诸葛亮不再作声了,拆开了信,坐在那里读了起来。读毕,举着信对大家说:“这是家兄从东吴写来的平安家信,本来是没有什么事的。”

  说着,把信举在关羽的面前说:“君侯,想看看吗?”

  关羽尴尬地连连摆手说:“不,不敢……”

  诸葛亮见座上的气氛太紧张了,便微笑着说:“算了吧,本来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信,有人拆看也罢,没人拆看也罢,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他坦然地环视了一下众人,接下来说。“人只要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走的正,行的端,就什么也不怕。”

  诸葛亮停顿了一下,对杨仪说:“威公,你说呢?”

  杨仪很不自然地连连点头说:“是的!是的!”

  关羽见座上的气氛有些缓和了,便站起来喊道:“廖主簿!”

  廖化闻声匆匆地走进来,问关羽说:“君侯,有何吩咐?”

  “赶紧到厨下传令,准备酒席,为孔明军师与孙大夫接风洗尘!”

  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等人入川后,关羽日日夜夜地关注着益州的战况,可是由于蜀道限险,山重水复,再加上战乱中邮传难通,很少得到那里的消息。

  到了6月,天气更加炎热起来。有一个军吏的老乡,从益州逃避兵燹流落荆州,无意中在营房附近与这位军吏邂逅而遇,他因为生活无着,要求当兵。军吏告知主簿廖化,廖化收下了他,编入部伍中。关羽知道了这件事,赶紧命廖化把这名新兵唤入帐中。向他询问益州的情况。这个饱经沦桑的中年人竟是一个百事通,知道的时事着实不少。

  他说:“上一个月,就是闰五月,左将军的军队攻破了雒县,然后进围成都,益州牧刘璋献城投降,各地的守军也相继放下了武器,现在左将军已经完全平定了益州。”

  关羽和廖化听说刘璋归降,益州已经平定,都非常高兴,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那人又说:“在进围雒城时,军师庞统中流矢而死;进围成都时,凉州名将马超从汉中前来,投归了左将军。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呢!”

  关羽问:“什么插曲?”

  那人说:“进围雒城之前,左将军到过一个古寺,请老方丈为他卜卦。这老方丈卜完之后,不谈卦象如何,只是说,‘有凶有吉,还好!还好!’左将军再三追问,老方丈才说了四句话,‘雒城折凤,锦官得马,宗人归命,竹玉同车。’后来这四句话都应验了。”

  关羽问:“这四句话都是什么意思?”

  “雒城折凤,是说进攻雒城时,庞统军师中流矢而死,庞军师不是号称凤雏吗!锦官指成都,成都称锦官城嘛。锦官得马,是说马超在成都城下投归了左将军。宗人归命,是说原益州牧刘璋投降,他与左将军同宗,都姓刘,所以称宗人。竹玉同车,是指,简中郎进城去说降刘璋,刘璋与简中郎同坐一车,出城投降。”

  廖化在一旁不解地问:“那怎么叫竹玉同车呢?”

  没等那人回答,关羽抢话说:“元俭,你真笨,简字不是竹字头吗?璋字不是玉旁吗?竹玉同车,就是刘璋与简雍同坐一车呗!”

  那人连连说:“君侯说对了,就是这个意思。”

  关羽说:“那个老方丈算得太神了!”

  那人说:“我才不信那一套呢!哪有那么灵的?我看这是有人在事后编造出来的故事。”

  这次谈话之后不久,关羽就派主簿廖化和功曹杨仪到成都去,沟通一下益州与荆州的情况。过了大约一个月的样子,廖化回来了,同来的还有孙乾。

  孙乾一见关羽便说:“恭喜君侯!我给君侯带来了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主公取得益州后,封拜功臣,君侯仍以襄阳太守和荡寇将军的头衔全权督理荆州军政事务。当初主公调军师诸葛亮等入蜀时,命君侯全权督理荆州,是临时指派,这回却是实授了。同时赐给君侯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锦千匹,这些赏赐和督理荆州的文状,我都带来了。”

  说着,掏出文状递给关羽,又命人把赏赐的财物抬了上来,关羽都拜收了。然后命廖化安排孙乾先到馆驿中休息。廖化办完后,向关羽复命。关羽问道:“杨威公怎么没有回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