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指挥将士猛烈攻城,命令士卒们把云梯,冲车等攻城工具在城墙下树立起来,指挥士兵们向城墙上爬,无奈魏军不断地从城上掷下滚木雷石,又用火箭猛射云梯和冲车,这些登城工具有的被砸坏,有的被烧毁,蜀军纷纷从上面跌落下来,摔死的,烧死的,摔伤的,烧伤的,都大有人在。从清晨战到中午,关羽见士卒死伤惨重而城池仍安然如故,早已丧失了取胜的信心。
廖化走过来了,拿着一幅帛书对关羽说:“这是由城头射下来的,被一名军吏拾到,交给了我。”
关羽拿过来一看,那上面所写的内容,大意是:孙权已归降魏王,愿为魏王报效,不日吴军即将长驱西进,夺取江陵、公安。又,平寇将军徐晃,正率军南下,即将到达襄、樊前线。为君侯计,退兵回救为上策,如贪功滞留,岂止后方沦陷而已,本人亦将死无葬身之地,实下策也。
关羽看完,正在沉思,又有一名将领和一名军吏,各拿着一幅帛书来到关羽面前,也说是从城头射下来的。关羽接过来一看,几幅帛书内容完全相同。他默默无语,心中犹如翻江倒海,思绪万千,又理不出一个头绪来。关羽想,徐晃率兵南下,自己是知道的,早已有了精神准备;而吴军即将西进,自己则一概不知,虽说敌方之言,不可全信,但也不能认为全是空穴来风而置之不理啊!又一转念,也许这是曹操的调虎离山之计吧?如果因此而撤兵,岂不上了一个大当?
关羽已无心再战,他马上下令收兵,一场恶战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回营后,他召集将领们商议大计,多数人主张马上撤兵,退保江陵、公安,而关羽仍是疑虑重重,难以权衡轻重。
沉吟良久,关羽说:“吴军即将西上之事,还没有接到我方斥候的报告,不能片面相信敌方的蛊惑之言。如今樊城旦夕可下,如果撤军而去,使前功尽弃,未免太可惜了。”
降将胡修问道:“如果不马上撤兵而吴军真的来袭击后方,岂非是一步险棋?”
关羽说:“不妨事,江陵、公安二城,尽管守军不多,但城池坚固,不是旦夕可以攻下的。特别是江陵城,是我亲自督工重修的,城墙又高又厚,简直是铜墙铁壁,不可攻也。樊城旦夕可下,就是吴军真的来攻我后方,拿下樊城以后再回兵自救,也不为迟。还有,我们应在东方的江边多设候望,以随时掌握吴兵的动向。当然,这都是杞人忧天之论,不能不从最坏处着想。可我考虑再三,最后的结论还是,吕蒙东归,正在治病,陆逊懦弱心虚,东吴是不会出兵的,你们尽管放心好了!”
6
不久,徐晃率军到了樊城外围,相地安营扎寨。第二天,关羽主动地发动进攻,徐晃率军出营迎敌。只见徐晃军中旌旗招展,队列严整,在大纛旗之下,有一主帅坐在马上,神情凝重,二目炯炯有神,便是徐晃。
徐晃望见关羽,主动地喊道:“云长,别来无恙?”
关羽也应声喊道:“公明,多年不见,你好吗?”
徐晃叹了口气说:“云长,你与张文远都和我是同乡,我们过去又都是好朋友,文远和我都在魏王麾下服役,能够经常会面,而和你却是远隔关山,不能畅叙友谊。”
关羽也叹息着说:“分野有别,各事其主,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啊!”
“云长,你熟读《春秋左传》,过去同在曹营时,你常对我讲春秋的故事,实在是受益非浅。”
“哪里哪里。”
“云长,现在家里的情况怎样?有多少个儿女?”
“长子关平,已经十九岁了,现在随我在军中服役。次子关兴,女儿银屏,年龄还小。公明,你有多少儿女?”
“只有一子,名唤徐盖,今年十七岁了。”
在两位主帅谈话时,双方的将士都停止了战斗,好奇地看着他们,战场上很肃静。
但谈着谈着,徐晃突然打马离开,将脸一沉,厉声地发布命令说:“大家听着,有能取得关云长的首级者,赏金千斤!”
关羽大惊,忙说:“老兄,这是哪里的话?”
徐晃仍然沉着脸说:“方才我们谈的是私事,现在我宣布的是国事!”
关羽无言,只有号令将士们与魏军交战。这一仗,蜀军打得很被动,士气一蹶不振,被徐晃打得几乎是溃不成军,死伤相当严重。收兵回营以后,关羽回想起今天的事,心中非常郁闷。想来想去,他忽然明白过来了,自言自语地说:“原来徐晃见我方的人马来势凶猛,便用了这种缓兵之计,消磨一下我军的锐气,然后乘我不备,突然发动进攻,使我措手不及。春秋时期,曹刿说作战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唉,我熟读《春秋左传》,怎么竟忘了这句话!”关羽很懊悔,思来想去,一夜没有合眼。
两天之后,徐晃率兵袭击关羽的营寨。关羽的围城之兵,布置得很严密,为了防备敌方的援军,在营寨外围修了许多防御工事。东边最大的防御工事称为“四冢”,是凭借着四个小土丘修建的,西边最大的防御工事称为“围头屯”,是关羽的中军大帐的前沿工事。在中军大帐和“围头屯”之间还有十层鹿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