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_朱子彦【完结】(24)

  质疑诸葛亮“借刀”杀关羽(1)

  盛巽昌朱子彦教授在《文史哲》、《东岳论丛》相继发表了有关诸葛亮以及诸葛亮与关羽关系的论文,近日又著述《二谈诸葛亮借刀杀关羽》(见《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4期),就史料极其缺乏的关羽故事提出了值得思考的创见,对本人颇有启发。然而,笔者也提出一些疑问,与朱子彦教授商榷,并求教于学界。

  1.莫把小说充历史陈寿《三国志》(以下简称“陈志”)叙事简练,后虽有裴注和《三国志集解》等书,但仍感不足。此中尤其是《蜀书》,但蜀汉不重视记史,至陈寿修史时,即使是传说和口碑都甚缺乏,如《关羽传》,对他到涿郡(河北涿州)前的一段始末,就语焉不详。依我看就是他孙子关彝辈都不清楚了,所以陈寿就采访不了,只有用“亡命奔涿郡”一言了之。由此不免扑朔迷离,但对于朱文提出的诸葛亮与关羽诸问题,还是清楚的,有脉络可连的。

  此处切不能以小说替代历史,对此盼望与朱教授取得共识。朱文有两处似涉及混淆史事的文字:一是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为何不尽做军师的职责,力加劝阻”关羽北征;二是关羽北征,“没有刘备的命令,关羽是不敢擅自进兵的”。因为有刘备的命令,诸葛亮自知关羽北伐必败,却听之任之,送他进鬼门关。

  这两件史事,不见于陈志、裴注和有关魏晋笔记(如《殷芸小说》)碑记,而广见诸元明平话杂剧,以及由此嬗成的《三国志演义》。

  《三国演义》述刘备三顾茅庐后,“待孔明如师”(第三十八回),“更要诸葛亮为军师”(第三十九回),诸葛亮的军师权力极大,调兵遣将,所有刘备时期发生的火烧博望坡、新野,赤壁鏖战,取四郡以及后来取西川、东川,全是诸葛亮挂帅,处置所有军机。这大概就是朱文所称诸葛亮的军师权力能“劝阻”关羽北伐,而有意让他倒霉,借吴人之刀杀之的一大理由。

  有关“关羽北征”,仅见自《三国演义》,乃刘备由汉中回到成都,“忽听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忙请孔明商议。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人胆寒,自然瓦解矣。’刘备大喜,就命令关羽率军北上攻襄樊。”(第七十三回)

  此两条有极大的形象思维文化成分,而为朱文史据,以至产生不必要的误区。

  2.诸葛亮“军师”说三国时期确有“军师”官职,且还有前后左右中军师名称,为丞相府、将军府属官,均为第五品,多非军中官。诸葛亮从未任“军师”,他在刘备取四郡时,为军师中郎将。建安十九年取成都后,直到刘备做皇帝前的五六年,诸葛亮始终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刘备)府事。斯时,他的权力虽大,但是属于行政和后勤。凡征战事宜全由刘备一手而定,如远征东川和西川,以及后来刘备称帝后大伐东吴。“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有关关羽出兵北征和由襄樊前线撤退时的进退维谷,诸葛亮是做不得主,也是不能替代刘备作任何决定的。所以在刘备生前,诸葛亮是刘备最称职最合格的“秘书长”、“后勤部长”,但绝非“司令官”或“参谋总长”。

  3.关羽北征情事关羽北征始于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当时的背景是刘备已取得汉中(东川)和上庸(湖北西北部),曹操大军退扎长安(陕西西安)。就在此前不久,襄樊地区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究竟是谁挑起的,诸说不一。《三国志·关羽传》,“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但同书中《于禁传》作“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如据同书中《曹仁传》推理排比,参照有关文字,是在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到长安后,宛城(河南南阳)守将侯音、卫开与关羽勾通,据城反叛,延及周边诸城,而在以北的豫西更甚,所谓“梁(河南汝州)、郏(河南郏县)、陆浑(河南嵩县东北)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此间场景,如火如荼,由是引起关羽注视,即由荆州(湖北江陵)引军北上接应;但在关羽还未至襄樊时,曹仁已会同由长安来的庞德先遣部队攻复宛城,诛杀侯音等人。庞德即会同曹仁“遂南屯樊,讨关羽”《三国志》卷四十五《庞德传》。。

  质疑诸葛亮“借刀”杀关羽(2)

  此时关羽行动日程,参照清瓦斯同《三国大事年表》和谢钟英《三国年表补正》可列为: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因曹仁等将南下荆州,七月,关羽军先发制人,北上,与曹仁军相持于襄阳、樊城。曹操由长安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

  八月,关羽围吕常于襄阳,围曹仁于樊城,擒于禁,覆其全军;本月,关羽游骑至郏。曹操命徐晃救曹仁。

  十月,曹操还洛阳,拟南征;徐晃破关羽。

  闰十月,吕蒙袭取江陵。

  十二月,关羽走死。

  以上可见:(一)关羽北征,乃因中州地区内乱而曹仁等在平定后,驻扎,拟讨伐关羽,关羽因此乘势北上,并非刘备所命,破坏《隆中对》,孤军伐曹;(二)关羽前期三个月征战迅猛,势如破竹;(三)关羽为徐晃败后南撤,转战当阳地区长达一个多月,说明仍有实力,根本不须求救,这里确实有个时间差,即由荆州到成都路程,山险路遥。朱文在此谴责“关羽不断破坏诸葛亮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但以史实佐证,诸葛亮“联吴”,也是旨在保荆州地区(包括南郡等郡县),而东吴却是以索回荆州(南郡)为条件,才能贯彻此项战略方针。如此,刘备、关羽对待荆州取舍,和诸葛亮并不相悖,他们都是一个目的,无论强硬或柔和,都是以荆州据有为前提的。所以关羽与鲁肃比邻,打交道,谈判;刘备后来为了争荆州所有权,带兵出川来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因曹操威胁事,才与孙权以湖水为界,目的也是为避免“内讧”,继续联手抗曹,对此关羽也是忠诚执行了的。所不同的是,关羽的个人素质,对待孙权缺乏外交手腕,骄横过甚,不像诸葛亮那样刚柔并济,在农耕社会领袖起决定作用的三国时期,易引起吴蜀两国的矛盾激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