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座!”副师长郑庭籍急忙劝阻:“白天突围目标太大,是不是等到夜间再
行动?”戴安澜猛地转过身来,郑庭籍看见师长竟然满脸泪光。
“庭籍兄,现在我戴安澜是虎落平阳,不得不闯了。”戴安澜仰天长啸,
悲怆欲绝:“想当年关云长败走麦城,也不过这般光景,我堂堂第二百师竟
落到这步田地,真是天亡我也!缅甸非久留之地,今天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冲锋号吹响了,数以千计的中国士兵端起刺刀勇敢地冲向公路和山头。日本
人的机枪、步枪和炮火织成一道道浓密的火网,灼热的弹雨好像一把巨大的
镰刀呼呼作响,把成群的中国士兵拦腰割倒,再也爬不起来。激战一天,第
二百师伤亡过半,才从东面山坡撕开一条缺口,残余官兵得以死里逃生。
戴安澜在突围时不幸负了重伤,一梭机枪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郑庭
籍及时带人赶来救起师长,掩护他边打边撤。日落后,第二百师残部终于摆
脱敌人追赶,抬着昏迷不醒的师长,举着弹洞累累的军旗,乘着暮色悲壮地
消失在八莫以西的森林和峡谷中。在他们身后的战场上,留下了一堆堆血肉
模糊的尸体。日本人屠杀伤兵的野蛮嗥叫阵阵传来。这些悲惨景象变成一个
噩梦永远留在中国士兵的记忆中。
三天之后,东京电台宣布:战无不胜的帝国皇军在缅甸北部全歼中国
王牌部队第二百师。击毙师长戴安澜,消灭该师官兵五千人,俘获枪械骡马
弹药无数,云云。
五月下旬,分散突围的第二百师官兵陆续到达中缅边境集合地点,全
师仅剩不足三千人。这支遍体鳞伤的队伍抬着他们奄奄一息的师长,在缅北
大山里同日本人捉迷藏。
史载:“……全师食粮早已断绝,一位营长向当地村民寻得一碗粥糜,
送与戴安澜,他仅仅喝了一口,左顾右盼,潸然泪下。”(引自《戴安澜列传》)
五月下旬,第二百师到达一个名叫茅邦的克钦山寨。戴安澜神志突然清醒起
来。他嘱部下替他整理衣冠,扶起他向北了望,并喃喃说了许多含混不清的
话。有人试图告诉他,国境在东方而不是北方,但是没有用,因为他什么也
听不进去。
戴安澜回光返照。
傍晚,一代抗日名将凋谢在缅甸的荒山丛中。时年仅三十八岁。
无独有偶,这一天恰好是另一支中国军队新三十八师安全抵达印度边
境的日子。两相对照,命运天壤之别,令人感慨系之。
此后,第二百师残部始终抬着师长遗体,历尽千辛万苦,在中缅边境
的高山峡谷和原始森林中转来转去,沿途又留下无数死难者的骸骨。一个月
后,他们终于翻越高黎贡雪山进入国境,然后被游击队接应回国。
戴安澜师长壮烈殉国的事迹在国内激起很大反响。对于执掌权柄的国
民党来说,他们需要时时给民众注射兴奋剂,使民众振奋情绪,具体地说就
是需要树立一些英雄榜样来鼓舞士气,从而激发起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和壮
志豪情来。对民众来说,英雄人物是他们抗战的信心和希望所在。于是经过
新闻媒介和报纸的广泛宣传,戴师长的亡灵就作为抗日英雄的样板和典范受
到万民景仰。
自云南保山起,沿途各区、乡、县直至省城昆明,政府动员了数以千
计的人群迎送英雄的灵柩,当地官员一律佩戴黑纱,亲往大路恭候。这样,
第二百师的官兵也在人们的心目中变成了英雄。这种声势浩大的仪式愈演愈
烈,到了安顺、贵阳、柳州、桂林,城市万人空巷,仪仗队越摆越阔气。人
们脸上喜气洋洋,全不见半点悲痛的表情。
戴师长终于厝葬于全州。
美国政府于当年十月由罗斯福总统向戴氏遗孀颁发国会勋章一枚。
翌年,重庆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规模空前的追悼大会,后方各界均派
代表参加。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颖超等亦撰写挽
诗、词、联致哀。毛泽东挽诗云:
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熊罴威。
浴血东爪守,驱倭裳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蒋介石在追悼大会上训词曰:“戴故师长为国殉难,其身虽死,精神则
永垂宇宙,为中国军人之楷模。”
重庆政府颁布命令,批准戴氏由陆军少将追认为陆军中将,准其英名
入祀首都忠烈祠,同时入祀省、市、县忠烈祠。
公元一九五六年九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将军名垂青史。
4
胡康河谷,缅语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它位于缅甸最北方,再北是
冰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东西皆为高耸入云的和横断山脉所夹峙。由于胡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