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挫敌凶焰,固守同古。”(《戴安澜列传》,解放军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
三月九日,委员长离开腊戌回国,指挥大权交给杜隶明。
十九日晨,日军一个快速大队分乘二十辆缴获的汽车和摩托车,大摇
大摆尾追到皮尤河南岸,日本人根本不把英缅军的残兵败将放在眼里,他们
连通常的火力侦察都省略了,就一路打着枪肆无忌惮直奔大桥。
伏在北岸的先遣营副营长曹行宪少校从望远镜里看得清楚,他把敌人
车队放进伏击圈,然后猛一挥手,随着一声巨响,事先安放的几百公斤炸药
将皮尤河大桥掀上天,桥上的汽车和人群好像下饺子一样纷纷跌下河去,埋
伏在河堤上的中国军队把暴风骤雨般的机枪子弹和炮弹泼向敌人,打得敌人
来不及招架,就扔下许多尸体和汽车仓惶逃走了。
先遣营首战告捷,向师部发回击退敌人一个大队,歼灭一小队的捷报。
打扫战场的时候,士兵从一具日本大尉军官尸体上找到一份作战地图。
地图上标明:同古正面之敌为日军第五十五师团,西路为三十三师团。另有
两个增援的主力师团正从海路赶往仰光登陆。曹营副倒吸一口冷气,连忙亲
自把缴获的地图送到师部去。
同古是南缅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译作东吁或者东瓜,人口十一万。同
古距仰光二百六十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城北还有一座永克冈军
用机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著名的同古大战就在这里拉开序幕。
第二百师指挥部,师长戴安澜陷入一种少有的和莫名其妙的焦躁不安
中。
形势发展出人意料。在腊戌,委员长对戴安澜的忠诚勉励有加,但是
面授的机宜却十分含糊。委员长再三强调“保存实力”,“坚守同古一两周”,
可是并未指明坚守同古的战术意义何在。阻滞敌人,掩护英军撤退?抑或虚
张声势?如果集中远征军优势兵力,果敢迎击冒进的当面之敌,击溃或吃掉
其中一部是完全可能的。问题在于戴安澜仅仅是个师长,对于领袖的决策,
他既无权质疑,又不敢贸然多嘴。他的使命注定是“理解和不理解的都要执
行”。
既然委员长需要二百师“打个胜仗”,他的理解就是要挡住敌人,不许
敌人越过同古城一步。但是先遣营送回的敌情加重了他的不安。一旦敌人援
军赶到,他区区一个师能挡住敌人二至三个师团的强大进攻么?
那时候所谓胜利,就只好同阵地共存亡,可是牺牲的意义何在呢?戴
安澜在地图前站住,一种隐隐的悲哀好像虫子一样悄悄爬上心头。
戴安澜深恐自己的悲观情绪影响部下,于是毅然决然宣布:
“来人!传我的命令,各团营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本师长立遗嘱在先:
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
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为了防止孤军深入的第二百师被日寇吃掉,手忙脚乱的远征军长官部
急令第五、六两军从腊戌推进至曼得勒,同时命令新二十二师前出到央米丁
和彬文那一线,担任二百师后援。英缅盟军三个师也在西线卑谬稳住阵脚,
与中国军队遥相呼应。至此,战争双方均已摆出阵势:日军大举进攻,气势
咄咄逼人,但第一线兵力只有两个师团。中英盟军取守势,全线总兵力为十
三个主力师。
但中国方面真正上场的只有第二百师。
3
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日,中国远征军第二百师与侵缅日军第五十五师
在同古城外发生激战,双方均有较大伤亡。
同一日,日本空军两百架飞机轰炸缅甸南部盟军最大的乌圭机场,英
缅空军的飞机除少数幸免逃到印度外,其余大部分在地面被摧毁。此后一段
时间,盟军的飞机在缅甸天空消失了整整两年。
既然同古之战注定是一场局部力量悬殊的防御战,因此日本人一开始
进攻,第二百师就像刺猬那样缩成一团,摆出死守同古和准备挨打的架势来。
尽管日军对华军占有较大优势,但是日军增援部队还在海上颠簸,而
华军的强大后盾就在两百公里外的曼德勒。如果中英联军下决心实现以收复
仰光为目的的战略设想,那么在同古附近主动包围和吃掉这个日军师团是完
全有可能的。
盟军之间的互相猜疑和同床异梦断送了胜利的希望。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是一支从中国战场撤下来的二流师团,该师团在长
沙会战中曾遭受重创,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元气。新上任的师团长竹内宽中将
是个雄心勃勃和具有不屈不挠进取精神的年轻将领。仰光作战后,为了扩大
战果,他甚至置后方空虚于不顾,率领师团穷追猛打,企图一举攻下曼德勒。
轻敌冒进毕竟犯了兵家大忌。
皮尤河前哨战使他继续北上的雄心初步受挫。继而二十日中午,步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