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奕指江山_七弦儿【完结】(105)

  ……

  “云青兄你看,由此往东北方去,便是逍遥谷叠石溪,那边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最为骚人墨客所喜,留下不知多少诗篇,单是品诗就逛一天也逛不完!那边虎头峰的君子亭,昭君子盛德之风,可也不能不去……如果往西北去呢,是玉柱峰下七星泉边的仁智亭,风景也是绝佳呢!不知云青兄想先去哪方游玩?”

  方玮兰口齿伶俐,对书院方圆的景致如数家珍,热情地向李青筠介绍。

  李青筠笑道:“玮兰这一说确令人动心不已,不过古风书院的藏书之丰天下驰名,我在临潼就心慕已久,今日既到得此地,怎可不去前往与观?至于别个景物倒也不急于一时!”

  `

  这才是李青筠此来的真正目的!

  大汉立朝之初,高祖刘成曾经发起过一次轰轰烈烈地文.字.狱,不知多少典藏古籍、论著学说尽毁于那场浩劫。

  自五百年前秦公子高始,到大汉建朝的两百余年间,穿越先辈们创造的璀璨文明嘎然而止,除了史载中他们曾经书写的辉煌,以及在民生、文化方面还残留着的影子,余者大多数被刘成暴力地抹去……

  如今,仅存下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均牢牢控制在各大门阀世家的手中,不现于世。

  而李青筠的师父顾简斋,不知从哪里得知的秘闻,言道古风书院中还留有一些典藏,秘而不宣。

  李青筠虽保有着上一世的记忆,然则前生他只是个从官场下海的普通商人,学生时代留下的知识也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自然对穿越前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心动不已,他也曾派人多方打探,只是古风书院的藏书楼历来掌管保护得十分严密,不是靠几个内线就可以探查清楚的。李青筠并不死心,于是决定亲往中原一行。他此次连洛阳那样的文化名城都未多做驻留,为的就是能够尽快到得登封,仔细探索一下这古风书院的藏书楼!

  ———————————————————————————————————————————————————————

  注:本文中古风书院的景物借用了一些嵩阳书院的背景,不尽相同。因后文中情节涉及此地景物,不得不以此多费些笔墨,这章虽然看着枯燥了些,写得却挺费劲,还请大家包涵吧!

  第九章 摒设门户纳百川

  “云青兄当真是勤勉好学,好生令人相敬!既是如此,我便带你去藏书楼内一行吧!”

  听得李青筠此说,方玮兰点头称是,其实对于不能带李青筠四处浏览,他心里颇觉有些可惜。

  `

  古风书院的藏书楼呈长方形,楼高五层,下面的两层围墙以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楼顶歇山重檐,琉璃绿瓦覆盖,饰有釉彩陶塑瓦脊,巍峨壮观。楼前有曲水清溪,后有群山叠峦,为原本沉郁的楼阁院落勾勒出灵动的韵采。

  “藏书楼取阴阳五行说,上下五层分际,就中珍藏各类书籍着实不少。每年慕名前来欲进往饱览群书的文士不知凡几,对此书院特指定了一些条例。”

  相比凤栖书院那样纯粹的贵族学院而言,古风书院要显得平易近人了许多,更符合民间私学的特点。

  孔子当年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学观念,其门下弟子不分贵贱、华夷,这种思想广泛流传于后世,为众多民间书院所推崇。

  而古风书院更是强调这一主张,不设门户、不问出身,更将书院藏书广向四方开放。

  方玮兰一路介绍道:“通常时候只需在书院递上名帖,并在登记薄上签具名号姓字,即可领取一枚系牌,凭此牌可入藏书楼阅览。不过种为漆木系牌,只限于出入一楼的十八间藏书室。一楼多是官府捐学的经史典籍,以及流传较广的各类论著版本,怕是云青兄没有多大兴趣了!”

  说到这里方玮兰带着几分得意笑道:“小弟稍后为云青兄引见一下藏书楼的掌书,从他那里可以领到红木系牌,凭此牌便可以出入二楼的藏书室了!”

  “如此那可真要多谢玮兰兄弟了!”李青筠笑道。

  “云青兄何必这般客气?此原本是小弟该当做的。……不过云青兄若是想上这藏书楼的三层,那小弟可就无能为力了,便是小弟自己也不够资格呢!”

  “哦?不知怎样才够资格上三层呢?”

  “这个小弟也说不上了,若是去询问师长,定会落到一番训诫,言道读书当以循序渐进,单是一、二层的书籍已是浩若烟海,岂可好高骛远?”

  古风书院藏书楼的一层,李青筠早已派人仔细探查过了,一层对阅览者没什么限制,显然书院不可能将珍贵的典藏存放在这样的地方。

  此次遇到了方玮兰还真是运气,依方家在登封地方的多年经营,不难与书院建立较为良好的关系,有方玮兰的引介,倒省却了李青筠的许多麻烦。

  `

  果然,在方玮兰的引介下,藏书楼的掌书很痛快的将红木系牌交给了李青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